最近我发现自己陷入了这样一种状态:厌倦、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一方面,这可能是重庆的气温引起的——35度的天气,每天下班都精疲力尽,只想在公交车上舒舒服服地小憩一会儿。但是,看到朋友圈里有很多小伙伴,每天按时打卡、读书、分享,他们一直在成长,就会羡慕不已。
把别人的方法落到自己身上,却发现根本就行不通——早起、阅读、做读书笔记、跑步……可是,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地让人绝望。
在给自己搜罗了一堆方法之后,我找到三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准备尝试一下。
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怎样每天变得更积极?”当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背后至少有两个隐藏的问题,没有被我说出来。其一是:我向往积极的生活;其二是:我现在的生活状态不够好,或者有些糟糕。
改变,是由内而外的过程。别人也许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要从根本上做出改变的姿态,还是得从我们自己身上开始。
首先要清楚改变的方向、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期待。
每天读几本书、背几个单词、跑步多少公里?严格来说,这并不算是很好的衡量标准,因为它们只能从侧面反映出自己“正在努力”。如果要成为积极的人,需要从方向和细节上去给自己提要求。
比如说:我们要坚持阅读、坚持早睡早起、少沉迷游戏……这是方向;从这周开始,我们要比上周早起10分钟、每天挤出5分钟读书、每周锻炼至少三次、晚上睡觉前半小时不玩游戏……这是细节。
无数个细节,成为我们行动的指标,最终积累成一个大方向。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能慢慢看到自己的变化。
二、小步快跑,不断修正
以前我特别在意学习的方法:学PPT,看哪本书好?学英语,看哪本书好……我常常花很多时间去寻找学习的“最佳方法”,没找到就不肯开始。
后来发现,对于刚开始学习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迈出练习的第一步。相对来说,学习的方法是次要的。当我们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时候,再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合适的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这些学习方法囤积太多,也没什么用处——想想收藏夹里面的东西,你有多长时间没看过了?
如果你还没开始跑步、没开始背单词,暂且不要管什么方法了,先操练起来。
而当这种练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开始讲究策略了。比如说:我刚开始学习PPT的时候,很少去看那些精彩的案例,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去做最基础的练习:排版、改字体、改图表……当我能够独立做完一个简单的PPT模板时,再去看那些案例和教程,就非常容易上手了。
一开始就去找方法,容易忽视基础练习,而且很快就会变得浮躁,觉得这些方法都不怎么管用;而如果一味地埋头做基础练习、不去管那些方法,就会陷入“原地踏步”的怪圈里面。
三、获得反馈,自己造血
不得不说,“学习”和“进步”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是不努力真的很爽啊!
而我们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就必须走出舒适区、向旧习惯发出挑战。这个过程漫长而又磨人,所以,有时候需要靠“打鸡血”才能继续下去。
“鸡血”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持续地获得改变、取得成就,我们可以自己造血——当驱动力来自外部的时候,它是非常不稳定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激发内在的驱动力,激励我们走下去。
简单来说,如果你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改变,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有动力。这股动力来自我们内心,跟鸡血没有半点关系。就像沉浸在恋爱中的人,他们一方面想维持快乐的现状,一方面则是不甘寂寞,认为碌碌无为的生活是在浪费时间。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