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在读《情绪断舍离》这本书,书中的一个观点,让我反思,每天关注大脑中的消极想法,积极想法。是不是错了。
也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书中重点讲解思想和感受的关系,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这一点和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观点相似,决定我们行为的是我们的思想,而不是事件本身,但读下去,发现,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它不讲行为,讲感受,我们的积极感觉和消极感觉不是由外部事件所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想法决定的。
听起来是不是想反驳,孩子把水洒了一地,这件事情让我们很生气。但作者认为,不是孩子把水洒了一地这件事情让你生气,而是你那一刻的想法,让你感觉生气。
孩子把水洒了一地,如果那会儿你的心情很糟糕,孩子的行为无疑让你爆发,如果当时,你心情很好,还会调侃自己,穿纸尿裤的人就是不一样,然后淡定的打扫战场。
你看,同一件事情,在你不同的状态下,会有不同的感觉,进而导致你不同的行为。
也就是说,我们的感觉并不是由孩子把水洒了这件事情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想法决定的。而想法本身就是变化的,这会儿我们可能这样想,过一会儿可能那么想。
所以在,下次看到孩子把水洒了一地的时候,不管你是什么感觉,先告诉自己,这都是由想法造成的,从内向外看,你自然而然会找到合适的方法。
大脑中每天会产生数以万计的想法,这段时间,我练习表达性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我发现脑海中时不时的就会蹦出一个想法,如果让我都写下来,可能都不会停下来,因为想法不断,也在不断的变化。
有时候,去翻看以前的东西,会惊讶这真的是自己写的吗,我竟然会这样想。
我把一时闪过的想法,用纸记录下来,这让我明白了一点,我所想的有时并不真实,想法也是不断变化的。
仅仅意识到,是想法决定我们的感觉,就找到了解决之道。
下次老板让你加班,你感觉很糟,认为老板在压迫你,在他手下真是没法工作。
当你意识到,这只是你这一刻的想法,让其自由流动,你就会冷静下来,客观的看待这件事情,进而想到该怎么应对。
想法是自由流动的,想法是瞬息万变的,我们脑海中会时不时的冒出一些消极的想法,问题是,我们还把这个想法当真了,然后开始自导自演的内心戏,小题大做。
消极想法只是想法的一部分,如果你明白它只是暂时的,一会儿就又溜走了,你就会明白自己那么多的思考多么的可笑。
安静下来,身体安静,脑中的想法却不安静,多得数不过来,放弃抵抗,放弃辩论,任其自然流动,这才是真相,有高潮有低谷,大脑会自动调节。
无须对大脑中的消极想法做积极思考,这样只会让消极想法更加突出。
这就像,你越是说不要想什么,你越是想什么。就好像公路上的提醒,前方为事故多发路段,小心驾驶。这样的警示只会增加更多的事故。
因为这分散了驾驶员的注意力,让驾驶人心怀恐惧,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让想法自由流动,比如你今天有场考试,你脑海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我能不能考过,失败了怎么办?根据以前的经验,我会不会考过?然后你越来越焦虑。
正确的做法是在看到这些想法的时候,告诉自己,是这些想法让我焦虑,这只是这一刻的想法,想法是会变化的。
知道这一点的人,虽然想法继续存在,但这些想法不会影响他在考场上的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