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游览调味品的时候,瞄到了豆瓣酱的图片,于是一霎之间,关于豆瓣酱的记忆就纷涌而来。
豆瓣酱是苏北农村家常必备的一种调味品。它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那种豆瓣酱,它一般是由黄豆和面粉为主料制成,除盐之外不会加上其他的防腐剂以及护色剂,因此色泽与市面上的商品化的产品相比会相对偏暗,但是那种经历岁月酝酿而出的滋味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每年的农历八月中旬的时候,正是黄豆收获的季节,也是每一家的家庭主妇开始着手开始做豆瓣酱的时候。
此时,炎炎的烈日已经晒去了黄豆中多余的水分,饱满的豆子在阳光中反射出油润的色泽,碰上一捧豆子,放在鼻前,你立即就可以感受到那成熟的大豆特有的芬芳。
仔细地挑选出黄豆晾晒过程中夹带的杂物,用清水将精心挑选过的豆子洗上几遍,然后再将黄豆放入锅中煮至烂熟,制作豆瓣酱的第一步的工作就准备好了。
有些人家可能会将豆子直接放凉,等待发酵。但是位于滨海农村的老徐家的步骤一定是这样的:在豆子出锅稍冷之后,就会加上面粉,混合成卷子(滨海的一种面食,长方形的,由面发酵而成,但是没有咸,正常是原味的或者甜味的)的形状。然后再用刀切成一片片的小片,摊在竹篾之上,盖上一层洗净晾干的南瓜的叶子,放置在阴凉的地方,等待发酵。
大概过了三四天的时间,上面的南瓜的叶子已经有些发蔫,揭开南瓜叶子,看到块状的物品上长出了黄斑、白毛,面饼就已经发酵好了。这时还需要将豆饼翻个身,弄成小块,回到常温之后,放到烈日下暴晒几天(一般是三天左右)即可。
等到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早就得起来,将做酱的缸用清水洗上几遍,再用烧开的热水烫上一边,放在阳光里晒干、待用。
等到干了之后,在缸内放入烧热的盐卤水,将晒干的豆饼投入缸中,缸口一定得蒙上一层纱布,否则在苍蝇遍地的农村会有什么结果,你懂的。
不过你也的准备上一个盖子,因为正常酿酱的缸子必然是放在室外的,不加上盖子就有露水滴入,前功尽弃的危险。
等待着豆瓣酱出炉的日子,是一种甜蜜的期待以及美好的未来的来临,因为接下来和豆瓣酱有关的美食也会接踵而至,吃饺子时的酱汁、魂牵梦绕的豆瓣酱蒸蛋,以及豆瓣酱烧鱼......整个的味觉都会因为豆瓣酱而显得分外的敏感。
在最近的几年,当奶奶的年纪逐渐大了之后,家里再也没有做过豆瓣酱,因为老爸不吃酱的缘故,家里的食品也就与酱绝缘,只是在每个清风徐来的夜晚,我也会偶尔记起那些和豆瓣酱有关的记忆。
但是,那种等待和期盼,终将只能在记忆深处沉淀,并逐渐模糊。今天留下这段文字,就希望有天当我静坐南山陲,采菊东篱下的时候,还能回首这段美好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