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这是2020年习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一句话。
习主席曾指出:“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习主席的这段话已经全面且深刻地指出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相生相养的道理。
其实,对于生态问题,古已有之,中国古人对之早有精深共识,就如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里革断罟匡君》,这是一篇非常好的保护生态的文章。
文中强调,撷取大自然中之资源,要顺时有度,不可滥取胡采。
人类只有在保护中合理采取,才可能用之不竭,取之不尽。若采用竭泽而渔,或杀鸡取卵的方式无度、违时地开发,就会给大自然带来无穷的灾难。
全文情节虽简,却极尽起伏变化之妙;事情虽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依然发生在鲁国,鲁国国君鲁宣公,他有一个爱好,就是酷爱捕鱼,而且特别喜欢在夏天的时候在泗水的深水区下网捕鱼。
我们知道,夏季是鱼类孕育产子的时期,这一时期应该禁止捕捞,然鲁宣公作为一国之君却一意孤行,带头违反禁令,显得贪婪无度。
对于君王的这种癖好,臣子们都不敢阻拦,唯有大胆不凡、刚正不阿的大夫里革,他不畏权势,挺身而出,毅然割断了鲁宣公的渔网,并将其扔得远远的,还一边割渔网一边狠狠地批评了鲁宣公。
大夫里革的这番神操作,看得让人有点心惊肉跳哈,毕竟鲁宣公是鲁国的老大,你里革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君王如此无礼,如果君王一怒,岂不是流血千里?我们暗暗地在为里革捏了一把冷汗啊!
然鲁宣公的回答却有些出人意料,他非但没有责罚里革,反而做了一番自我检讨,他说:“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
鲁宣公欣然接受里革的意见,并停止夏季捕鱼的活动,宣公从谏如流,里革则受到了他人的赞扬。
学习文章之前,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鲁宣公。
鲁宣公,姬姓,名俀,春秋时期鲁国的第十二任君王,鲁文公的儿子,在位18年。
春秋时期,鲁文公有两个妃子:长妃齐女哀姜,生儿子恶和视;次妃敬嬴,生子俀。
敬嬴受文公宠爱,私下却结交东门囊仲。待公子俀年长,敬嬴便把他托付给囊仲。
东门囊仲,家住东门,他是鲁庄公的二儿子,也是文公的伯伯。
当时,东门囊仲位居鲁国上卿,手握大权,敬嬴与之结交,目的显然不单纯。
鲁文公在位期间,敬嬴请求囊仲立自己的儿子俀为储君。然而按照鲁国礼制,俀是不可能成为储君的。
于是,二人秘密谋划,待到文公崩逝后,囊仲便杀了哀姜的两个儿子,公子恶和公子视,并强行扶立公子俀为国君,是为鲁宣公。
东门囊仲继续执政,自此,鲁国进入东门氏专政的时代。
当时,鲁国有三桓,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文公死后,三桓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鲁国的政权。
囊仲拥立鲁宣公继位后,把持朝政,权倾朝野,把与其争权的孟孙氏赶出了鲁国。
彼时,军功甚大的叔孙氏也被囊仲压制得死死的。而作为三桓之一的季文子只能是谨小慎微,依附于囊仲行事。
公元前600年,囊仲寿终正寝,其子公孙归父代父为卿,参与国政。
然,三桓的强盛让宣公和权臣公孙归父倍感不安,宣公想除掉三桓,便派公孙归父出使晋国,期望以晋国之力对付三桓。
彼时的鲁国,国力衰弱,只能依附于晋、齐、楚等大国,宣公时,鲁国与晋国交好。
然,没有等到公孙归父回国,宣公就一命呜呼了。
季文子趁机发难,备述囊仲当时的弊政,斥责他“南通于楚,既不能固,又不能坚事齐、晋”,使鲁国没有强援。鲁国司寇表示愿意随季文子除乱。
公孙归父无家可归,投奔齐国,东门氏退出鲁国政坛,自此开启了季氏祖孙几代人的执政专权之路。
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辅佐鲁国文宣成襄昭定六位鲁侯,位列三卿之首,独专国政。
文章的历史背景已交代清楚,我们明天继续学习正文!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