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的前三年,经历了三家创业公司。第一家做美业店铺管理,第二家做英语口语教育,第三家做企业培训。
前两家公司都坚持了不到一年就倒闭了,但最近发现竞品都活得很好,感慨颇深。
第一家的竞品有美甲帮和喔噻。
美甲帮面向爱美女性和美甲师,从to c的ugc图片社交做起,做线上开店、视频教学、采购商城,一步一步做成专业的美甲行业的综合社区。
喔噻本来和我们一样,都是从店铺管理入手,想从b端延伸到c端,但美甲行业小的b端存活都很难。后来大家都快做不下去的时候,他们转型做了综合收款,现在叫收钱吧。转型主要也和拉卡拉参股有关,现在收钱吧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了。
这两家公司现在都将近五周年了,坚持五年下来,用户的忠诚度、对行业的影响力都很强。
第二家公司2015年,我们做英语口语App。参考了流利说和51talk,我们想出来一种人工口语评分的模式:学员发布跟读语音,外教老师在线点评。
也遇到很多问题,人工评分的及时性不够,导致学员活跃度很低。于是我们改了老师的考核机制,按点评条数计费,鼓励老师的积极性。搞了各种活动,各种排行榜。好不容易活跃度上去了,又遇到收入无法覆盖成本的问题,用户跟读全是免费,老师的工资却是公司在付。双边运营的产品,没有盈利模式难以持续。没多久技术团队离职严重,产品也就半死不活没怎么迭代了。
反观竞品英语流利说,最开始只是做机器打分。我们当时觉得机器打分,专业度不够,又没有沟通的体验,一直没考虑。但其实流利说在2012年就开始着手做AI英语老师,机器打分就变成了他们的一个数据入口。积累几年数据下来,AI老师初见雏形,已经市值七亿美元了。不由感慨我们当时真是看的太短浅。
失败和摔跤,真的是让人难以承受。这几年也一直在反思,产品越做越多,也越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刚做产品的时候觉得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尝试。到现在怕自己判断失误,怕没有设计出最好的方案,怕出各种问题。更多时候在否定自己,我看到的问题是不是只是表象,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话也说回来,产品方向判断、迭代节奏把握、资源整合,哪一种能力不需要几次摔摔打打就能学会呢……
祝自己和大家,都能在新的一年有所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