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书】把握教材语境

【读书】把握教材语境

作者: 绿竹猗猗轻留痕 | 来源:发表于2022-04-09 18:14 被阅读0次
    什么是语用?语用是由话语,语境,意义三个要素构成的。话语只有在语境当中才具有意义,因此是语境这个要素最终决定了话语的意义。语境是语用的核心,也是话语存在的语言环境,它对于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话语的意义,作用非常大。

    小学语文教材就语境的类型而言,大概分为类。

    一、文辞语境

    也就是常说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以《花钟》为例: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多种花不同的开放时间,在表达上很有特点:首先,有一些花是按照花名、时间、开放的顺序组织语言,另外一些花就变成了时间、花名、开放的顺序。这样的表述方式,在形式上存在变化,而恰恰是这样的变化,使这段文字避免了呆板。

    其次,再表达化的开放时,用到“吹起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欣然怒放”等词语,但是有两处他直接描绘“午时花开花了,夜来香在晚上8点开花。”把这两句话放在整段话当中会发现,正是这句话的前后,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生了改变。

    最后,当描写到昙花时,做着这样表述“昙花在9点左右含笑一现。”一个确字。像是一种转折。一种戛然而止。将休止符号一样。前面的语气很流畅,到这里安静了下来。

    所以从这一段来看,作者刻意为之的便是语言的节奏。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是一种行为节奏上的美感。

    二、文体语境

    文体语境也就是文本意识,如果是小说,就按照小说的读法去读,如果是嗓门就按照嗓门的读法去读。

    比如说明文关注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说明了什么?第二个维度用什么方法说明的。散文则关注他的“神”。

    文体先行其实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正式文体特征规范和决定了语用学习的方向,语用学习的重点和语文学习的定位。

    三、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但你有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这是最难把握的一点。

    以《伯牙绝弦》为例。许多老师在教这课的时候会练习这样一个句式“善哉,峨峨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但是站在文化语境的高度审视这个练习就会发现问题。

    作者为什么选择泰山和江河?因为在我们中国文化版图里,泰山自古以来是帝王封禅之地,泰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而这里的江指长江,河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以江河的文化意蕴,文化情感完全不同于大海。

    作者象征伯牙有泰山一样的志向,有江河一样的胸怀。这才是伯牙真正的人生志向,生命情怀,然而在当时的宫廷乐师是不理解伯牙的,但是一个山野樵夫,打柴的钟子期却完完全全懂得了钟子期的生命情怀,这才叫知音。

    这篇文章发散的点。应该是捕捉到文本的空白处。伯牙得遇钟子期感叹到:“善哉……”(学生可能会说:“善哉,此人知我所知,你我所念真乃知己也。“)

    语用的核心是语境,离开了语境,语用将失去它的意义和价值。


    后记:

    今天读到最好的句子: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
    你不去追求成功,只是去做;
    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去修养自己的性情,
    你的人生一切,才真正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把握教材语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vk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