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上的海棠花开了
老公下班回来,我将儿子今天的“表现”又告了一状。这次我分明察觉到自己不是在客观描述事实,而是添油加醋地在倾诉事实背后自己的失望和焦虑情绪。每每这样“诉苦”之后,心情就平和下来。
原来,我一直习惯并很擅长使用这种“倒垃圾”方式发泄和放松自我,仿佛把负面情绪倒走了,自己就清爽了,仿佛只有把苦痛露出来,也才能表现自己的真诚和对对方的信任。包括今天跟闺蜜聊天,我仍是熟练地沿用这种模式,把自己的现状描摹得悲催再悲催些,把不如意的事情列举得详尽再详尽些,以此“成功”俘获了对方的同情、关心和信任。
是的,我的目的达到了,美其名曰,一吐为快,释放压力。然而,我察觉:这种短暂的轻松并不能给自己持续的能量,遇到一点挫折一点烦心事仍旧很快又掉入到悲催的感受里。而这种周而复始的吐槽,让自己不断重复和深化负面体验和负面情绪。负能量反复运作和浸泡,它好像慢慢潜入到身体里,冒着一股丧气。
这种吐槽释压模式由来已久了,追本溯源,来自小时父母的养育方式。母亲很习惯将对家庭的不满倾诉给她唯一的女儿。家常琐事,是非短长,自己是这么自然地习得了吐槽能力。
Stop!
停止吐槽,掐断这种旧有的脑神经回路。怎么断掉旧回路?学习建立一个崭新的回路来替代。闭上吐槽的嘴,强化自我内观,换个认知看事看人。当脑海跳出“糟糕透了”的感受,就停下来,像心理学家孟•克利斯朵夫所说那样,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体上,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察觉身体不舒服部位,那就是情绪正呆在的地方,让情绪浮现,看着它,让它安静游走,漂浮,直到消散。情绪,只是一团气。因为是“气”,所以它来了必然也会走,它借居我们身体,让我们误以为身体之真。
这样走过之后,发现要吐槽的东西,没了。是的,无须吐槽,静下来察觉自己的身体,我们就可以释放压力,就可以让负面情绪自然流走。
“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 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
雨后茶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