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印记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跟华杉学《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先谋后攻,不谋不攻

跟华杉学《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先谋后攻,不谋不攻

作者: 王梦凡 | 来源:发表于2017-10-15 11:43 被阅读82次

又过了几日,某国君再一次找来孙军师,问,“军师啊,这几日我们算了又算,觉得可以开战了,你看怎么样?”

孙子想了想,说,“经过计算,基本面、操作面都胜算较大,我提议开一个战前会议,有些事情还要讲一讲。”

01  兵不顿、利可全

“上将军,你说说我们此战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孙子问到。

“当然是攻城掠地、杀敌占城。”

“那么,什么样的将军够牛呢?”孙子进一步问到。

“当然是自己能百步穿杨,打仗能百战百胜的‘双百将军’”。

“这就是今天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作战目标是什么”,孙子说,“核心一个‘全’字,能让国全、就不让国破,能让军全、就不让军破,以此类推,能全就尽可能求全。”

孙子顿了顿,环顾了一下四周,看着将军们继续说道,“双百将军当然是国家的福气,但一将功成万骨枯,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将军中的战斗机,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所以,希望大家以‘求全’为作战指导思想,做到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小结到。

02  战略与战术

“能全当然很好,可是怎么才能做得到呢?”一个将军问道。

孙子说,“这个将军问得很好,我想从两个层面加以回答。”

其中一名不知名的小将,在本子上记录的摘要如下:

第一个层面是关于战略指导思想,就是要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更好、什么是最好。

最好的战略就是伐谋。这个方面我与华杉老师的理解有一点点分歧,老师举了“杀谋士、乱礼仪、破敌计”,而我认为伐谋,更重要的是采取宣传、舆论、法律等手段,破坏交战国家的国家政策、让其自乱。

次一点就是伐交,破坏敌国的外交。当今世界之争,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外交之争。但“杀使伐交”的方法却万万使不得了,更多的利诱,而不是威逼。

如果伐谋、伐交都不成功,那么就只有兵戎相见了。一定要让敌军拉出来打,在相对平衡的地理条件下进行决战。

最差的就是攻城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攻城。尤其是蚂蚁搬家式的攻城方式,一旦久攻不下,就会成为一场灾难。

第二层面是关于战术的基本方法,就是要根据敌我双方兵力对比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战斗方法。

如果我方兵力是敌方的十倍,有绝对的优势,那就把敌人围起来打。

如果我方兵力是敌方的五倍,那就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如果我方兵力仅仅是敌方的两倍,那就要想办法调动敌人、分割敌人,形成局部的优势兵力再打。

如果我方兵力与敌方差不多,打的赢、抓紧打,打不赢、赶紧跑。

如果坚持不跑,那就只有等着被歼灭、被俘虏了。

03  将之五能

看着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孙子感到很是欣慰,但还是有必要再给他们提提醒。

“左将军,战场上将军的什么能力最重要?”孙子看着有点微微走神的左将军问道。

左将军稍稍慌了慌神,但毕竟身经百战,很快平静的回答,“当然是武艺与谋略。”

“左将军给出了一个路人皆知的答案,正确到毫无用处,但今天我想讲的是战场上的判断力”,孙子故意盯住左将说道,“主要说说五条知胜之道。”

请注意,是知胜之道,而不是制胜之道。

一是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什么时候不可以打的人通常能胜。当然,能不能打赢敌人可能不好判断,但自己能不能被打败却是可以判断的。

二是知道兵多兵少、怎么用的人通常能胜。打一场仗,要知道需要用多少兵,也要知道自己的能驾驭多少兵,更要知道这些兵怎么带、怎么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三是上下同心的通常能胜。“人心齐、泰山移”,将与君同心,兵与将同心,这个道理不多讲,打仗很多时候就是打人心、打士气。

四是有准备的打没有准备的通常能胜。道理好懂,但做到难,时时事事做到难上加难,最需要克服的就是侥幸心理,宁可想到的事情不发生,不可发生的事情没想到,以万无一失的准备,防止一失万无的后果。

五是将军能战,君主充分授权的通常能赢。战场瞬息万变,打的就是信息流,赢的就是时间差,必须放开大将军的手脚,才能克敌制胜。

04  君之三忌

看到孙军师讲的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国君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时,孙子望着国君,正了正身子,说道,“将有五能,而国君在战争期间也要避免三件事情,否则这仗还是不能打。”

国君震了一下,也随之正了正身体,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一是避免不知军队不可以进攻,逼他进攻;不知军队不可以撤退,逼他撤退。安史之乱的唐玄宗、淝水之战的苻坚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是避免不懂军队事物,硬要参与军队管理。治国与治军是不一样的,不能总认为自己的迁移能力强,到哪都要插一杠子。

三是避免不懂军队的权变,却要决定军队的任命。一个人用的不当,可能就会满盘皆输。比如,地球人都知道赵括纸上谈兵,但他自己不知道、赵王也不知道,于是就付出了四十万的生命。

其实,作为君主,记住并支持关键一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0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看讲的差不多了,会也开的差不多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哪里是在开会,分明是孙军师给大伙上课。

孙子为了国家社稷、为了将士性命,也顾不上谦虚,总结道,“说到最后,其实就是要知己知彼。”

知道自己,也知道敌人,输的概率就趋于零;知道自己,不知敌人,输的概率就达到50%;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敌人,那输的概率就快百分之百了。

需要注意的是,是要真知道,而不是似是而非的知道;是要全知道,而不是知道一点便误以为全部。

更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往往以为知道自己,事实上大多时候不知庐山真面目,以为知绝不等于真正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华杉学《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先谋后攻,不谋不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oq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