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卷首词的背后,明朝第一才子的浮沉人生

《三国演义》卷首词的背后,明朝第一才子的浮沉人生

作者: 九点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8-06-23 13:08 被阅读34次

    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这首《临江仙》都耳熟能详。

    这首咏史词豪迈深沉,旷达超脱,意境高远,回味无穷,它与三国那段历史风云契合地如此恰到好处,旧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也直接拿这首词作为主题曲。

    幼时读三国,一度以为这首词也是罗贯中所作,后来才知这首词的作者另有其人,只是这个名字对大部分人而言已比较陌生。

    这首词意境深远,充满纵观历史的旷达,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看破人世的老人所作,但实际上作者写作此词时只有三十六岁,正值壮年。

    更离奇的是,写作这首词时,作者的身份是一名囚犯,当时正在被皇帝流放云南的路上。

    这个人,就是杨慎。

    2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杨慎是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

    这位老兄与徐渭、解缙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另外两个人,徐渭有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徐文长;而解缙,是明《永乐大典》的总编官。

    杨慎能够与这两个牛人同列,明史甚至将他列于三人之首,其才气可想而知。

    杨慎是标准的高干子弟。

    他的父亲是明史上大名鼎鼎的杨廷和,身居内阁首辅,前后辅佐三位皇帝,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

    有这么厉害的爹,儿子的基因自然也不差。杨慎自幼聪明,博览群书,人送外号“无书不读”。

    正德六年,杨慎同学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他中了状元。之所以说小,是因为对杨慎来说,中状元实在是众望所归,没人感到奇怪,他不中大家才会觉得是怪事。

    此后学而优则仕的杨慎顺利进入官场,一切看起来都顺风顺水。

    1521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正德皇帝朱厚照去世了。

    由于这位出了名的闹腾皇帝没有留下后代,大明王朝的皇位出现了37天的空档,在这37天里,内阁扛把子杨廷和先生当仁不让地代理了皇帝一职。

    杨廷和后来选定的皇位继承人是朱厚熜,当时还只是一个少年,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这也许是他一生做出的最后悔的一个决定——这个他一手扶上皇位的人,将成为他的敌人。

    嘉靖三年,爆发了一场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争论。简单说就是,嘉靖作为地方藩王入主皇室,要求以皇帝尊号对待自己生父,而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据不同意。

    说白了,就是一场礼法之争。

    不久,杨廷和主动辞去所有官职,回乡养老去了。

    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因为当时朝野上下没有人能够与杨廷和抗衡,嘉靖虽然是皇帝,毕竟年少,又是他一手扶上位的。

    3

    杨廷和性格沉稳谨慎,凡事谋定而后动,杨慎却毫无乃父之风。用一个字来描述杨慎的话,就是——跳。

    当“大礼议”的纷争爆发时,杨慎正在翰林院担任经筵讲官。年轻气盛的他对父亲急流勇退的举动也不理解。

    父亲辞官回乡,这场斗争结局似乎已明了了,但杨慎不服气,除了一再上书,他还约集志同道合的大臣,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喊出了明史上最响亮的一句口号:

    “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听到这句煽动性的口号,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嘉靖命令锦衣卫将闹事人员全都抓了起来,明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廷杖之一就此拉开序幕。

    一百四十多名大臣被拉到宫门外脱了裤子,猛打了一顿屁股,场面可以说相当壮观,而结局也十分惨烈:十六人被打成重伤后抢救无效一命呜呼。

    而杨慎作为闹事的刺头,也很自然地受到了嘉靖皇帝的特别关照——十天后,他和另外六个带头的人又被打了第二次。

    要不是杨慎同学平时注意锻炼身体素质过硬,这两顿廷杖怕是得要了他的小命。

    即便如此,嘉靖仍然觉得不解恨,他又给杨慎追加了一份补充待遇: 流放,地点是云南永昌。

    当时的云南还是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穷山恶水遍地瘴气,和灯红酒绿的京城相比,简直就像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挨了廷杖的杨慎屁股还在开花,但朝廷不管,催着他上路,没办法杨慎只好趴在车上,让人拉着走。

    更要命的是,流放路途对他也成了致命的行程,但这次却不怪杨慎,而是跟他爹有关。

    杨廷和当政时,为了给国家节省开支,曾发起过一波裁员运动,削减了大量冗余机构和人员,更过分的是他还把名单公布出来以示公正。

    可想而知,这群下了岗的公务员对杨廷和自然恨的牙痒痒。

    现在杨家衰落,这份仇恨转移到了杨慎头上,他们安排了一群亡命徒在杨慎的流放路上,准备给他一个惊喜。

    好在杨慎虽然重伤,脑袋依然灵光信息也灵通,小心翼翼一面派人沿路探听消息,一面精心计算行程,顺利避开了这群杀手。直到进入山东境内,才算脱离了危险。

    这时候的杨慎,跌到了人生的谷底,实在可以说是凄凄惨惨戚戚了。

    数月之后,杨慎到了江陵。

    江陵去荆州不远,千余年前,这里是三国时诸侯杀伐争夺的焦点,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附近不远的地方。

    杨慎望着滔滔江水,想象着千年前刘备、曹操、孙权曾在此地叱咤风云,挥斥方遒,他们手下的谋臣猛将,或致君尧舜,或裂土分疆,成为一时英雄,但如今安在哉?

    只有这滚滚东去的逝水、这青山夕阳似乎才是永恒的。当年的英雄传说,如今只不过成为渔夫樵夫口中的谈资而已。

    再回头看看自己人生的大起大落,从高干子弟到流放囚犯,从名震天下到朝不保夕,突然之间,他一切都释然了。

    他也忽然明白了,为什么父亲会急流勇退,离开斗争了几十年的朝堂,辞官回家。

    是非成败,恩怨荣辱,最终都化为尘土,消于无形,百年之后不过笑谈尔!

    4

    历经千辛万苦,近万里的行程之后,杨慎总算安全抵达了云南。

    也许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待,就是三十年。云南,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在荒僻的滇南,杨慎的欢脱乐观的性格挽救了他。

    尽管皇帝不喜欢他,但杨慎交朋友的本事着实了得,他与当地官员很快成了朋友。虽然是流犯身份,但地方官也不怎么管他,甚至允许他回四川老家探亲。

    说起来嘉靖皇帝对杨慎真是恨比海深,流放杨慎后的许多年里,小肚鸡肠的嘉靖仍会时不时地问问周围大臣,杨慎在云南过的怎么样啊?

    幸好杨同学人缘还不错,大家都回答杨慎老病交加,贫苦无依,嘉靖这才满意而去。

    不幸的是,嘉靖成了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共有过六次大赦天下,每一次都没有把杨慎放还。

    彩云之巅的云南,注定将成为杨慎的终点。

    从此杨慎每日里吟诗作对埋头著书,偶尔出去游历山川,日子倒也逍遥。

    滇南三十载,杨慎将精力都放在博览群书上。他不仅对经史子集诗文词曲无所不通,对天文地理医学金石等造诣也颇深。他著述四百余种,后人编辑为《升庵集》。

    嘉靖三十八年,杨慎在云南去世,在远离京城和故乡的荒凉山沟里,他活了足足72岁。

    5

    三国演义卷首的临江仙,是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中的一首。

    在杨慎去世七十余年后,一个叫毛宗岗的文学评论家,非常喜欢三国故事,他对旧版《三国演义》进行增删修补,调整文辞,使之面目一新。

    最后他觉得还缺点什么东西,直到看到了杨慎这首《临江仙》,把它置于《三国演义》卷首。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流传最广的一百二十回版《三国演义》。

    与杨慎生活在同时代的,还有一个人与他有过相似的经历。

    同样是天赋异禀,同样是高干子弟,也同样曾在年轻时触怒皇帝,被皇帝廷杖,贬谪天南,最终也是客死异乡,那位老人去世时,以手指心,笑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那个人的名字叫王阳明。历史上两人似乎并没有交集,但我想杨慎去世之时,想必同王阳明一样,也已对自己一生遭际释怀,就像他自己在词里写的那样: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国演义》卷首词的背后,明朝第一才子的浮沉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vd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