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朝史,宋初的兴盛和经济文化的繁荣让人兴奋,但随着历史一步步向前迈进,让人不由得一阵阵紧张起来。
一、崖山海战
有人说,宋朝的灭亡是德祐二年即1276年临安城陷,宋恭帝宣布正式退位算,也有人说宋朝的真正灭亡应该是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时算。到底怎样算,我们不去做无谓的争论与探讨,历史不会迷了眼睛,我们透过历史留下来的文字记录,尽可能地还原当时发生的一切。
先看看崖山海战是怎么一回事。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也称崖门。这么偏僻的地方,在古代被称为蛮夷之地的它怎么会在中国的历史上被浓墨重彩书写?历史是客观的,它不会无缘无故地关注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他们之所以引起关注,自有其渊源。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他们已经占领华夏大地北方大部分地区。1272年元兵分水陆两路南下攻打南宋,一路势如破竹,在襄樊大破宋军,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再度求和,但求和不成,当时只有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
宋恭帝之父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赵昰和俞修容的儿子赵昺出逃,逃到福州。立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1277年,元兵一路追杀,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被迫再往南奔。宋端宗准备逃往雷州,不料遇强台风,船只翻覆,宋端宗差点溺死。在这次台风中,超过四成的宋朝士兵丧命。台风刚过,元将刘深又率兵来攻,张世杰迎战,不敌后逃,一直逃到七星洋,此役宋军损失船只两百多艘。宋端宗因落水染病,不久驾崩,于是7岁的卫王赵昺在冈州(今广东湛江硇洲岛)登基,为宋怀宗。他是南宋的第九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
赵昺登基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张世杰护卫着赵昺逃到崖山,在当地建立政权,准备继续抗元。这已经不是偏隅一方了,而是蜗居在一弹丸之地了。
但不久,前线抗战元兵的文天祥被汉人元将张弘范俘虏,1279年正月,张弘范率元军浩浩荡荡攻至崖山,对南宋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四面楚歌,张世杰昼夜苦想破敌对策。有幕僚向张世杰建议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但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了这个提议,并下令焚毁陆地上的所有建筑,又下令将一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将皇帝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没想到,元军以小船载以茅草,点燃后乘风冲向宋船。但宋船早有准备,船身涂满湿泥,并在每条船上放一根长木,以抵御元军的火攻。元朝水师见火攻不成,就用水兵封锁海湾,又以陆兵断绝宋军取水和取柴的道路。宋军被围困,连续十多日以干粮充饥,以海水解渴,导致饮海水之士兵上吐下泄。史载“食乾饮咸者十余日,皆疲乏不能战”。无奈之下,张世杰率苏刘义和方兴日大战元军,张弘范生擒张世杰外甥韩某,并用韩某向张世杰招降三次,而张世杰坚决不从。
1279年2月6日,张弘范准备发起总攻,有人建议先用火炮,张弘范认为火炮会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使其容易撤退。翌日,张弘范将他的军队分成四路,在宋军的东、南、北三面各驻一军;张弘范亲率一路军队与宋军相去里余,并以奏乐为以总攻信号。首先北军乘潮进攻宋军北边失败,李恒等顺潮而退。元军假装奏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宴会,稍微松懈了。
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强行正面进攻,他们用大布遮蔽船楼,船楼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以鸣金为进攻信号。各伏兵手握盾牌趴在船上,在矢如雨下的乱箭掩护下,驶近宋船。两边船只接近,元军突然鸣金,撤去帷布强攻,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
赵昺的“龙舟”在船队中间,左丞相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8岁的赵昺纵向跳进了大海。听到皇帝和丞相跳海,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将士听到这个噩耗,顿时哭声震天,纷纷跳海,以死殉国。
1279年2月7日早晨,海上浮尸近10万。陆秀夫的尸体被百姓找到,安葬起来。而小皇帝赵昺的尸体下落不明,据说被百姓埋葬在了广东深圳赤湾村里,至今仍存,是不是真的还是个问号。
张世杰率领水军余部突围而出,来到海陵山脚下,不久,有人带来了陆秀夫背负皇帝赵昺共同殉国的噩耗。张世杰悲痛不已,此时,台风再次来袭,部下劝他上岸暂避。张世杰俯视着在风浪中飘摇的宋军残船,拒绝上岸并堕身入海,为国为民族尽忠殉国。1279年3月19日,崖山海战结束,大宋王朝宣告灭亡。
自赵匡胤陈桥驿起兵建立大宋帝国,历经悠悠三百二十载,而今凋零衰败,覆国如此,个中滋味不免令人唏嘘。站在历史的天空,慢慢审视这一段悲惨岁月,从海上接连的十万浮尸,我们还是依稀看到了星光璀璨的刹那,我们还是感受到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正气和精神。
请看下回《陈桥驿兵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