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华国学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100、《易经》「四尚」,在说什么?

100、《易经》「四尚」,在说什么?

作者: 陳_旭_東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06:10 被阅读62次
    100、《易经》「四尚」,在说什么?

    《系辞》的语言,本身就是智慧的化身。读《系辞》的真正方法,不是文字水平多高、知识储备多足,这些只是前提、基础。核心的技巧,还是古话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许古人留下这样的学习心得,其实就说的是读《易》的诀窍,包括古代私塾先生的套路,也是如此。

    《系辞》第十章:「《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许多人将这里所说的「四尚」,误解成「圣人之道四焉」。《系辞》的表述,本身就有故弄玄虚的嫌疑,是蓄意为之。

    第十章讲《易》的用途,就是运用《易》能起到什么作用,为此就有必要说明,本质上是何种功能产生的这一用途。因此,认真领会这一章的内容,对于理解《易经》的现实价值有一定的实用性。

    过去不少的文本,将「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划为这一章的首句,就是将「圣人之道」与「变化之道」并驾齐驱。但是,二者之间本质上不仅联系不紧,反而语义存在明显的转折,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误导。让人们误以为这一章全部都是「子曰」。

    问题在于,这些话大部份都是《系辞》的原文,其语言特点决定了不可能来自孔子。因为「子曰」无非有所双关、有些隐喻,一般不会在文字表达上,呈现如此的诡谲多变。这不合解释者的身份。

    「四尚」的句式十分生动。其中「言」对应「辞」、「动」对应「变」、「制器」对应「象」、「卜筮」对应「占」。所谓的「辞」、「变」、「象」、「占」,都是《易经》本身就有的东西,是用于传承的存在。

    「辞」分「卦辞」和「爻辞」。古易的「彖辞」是「对八卦」的解释,古易的「卦」仅限于「八卦」。《周易》后的辞,虽然也是解卦词,但是所解释的「卦」不复旧观。

    「变」指的是「动爻」或者「卦变」,二者有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动爻」特指局部,「卦变」反映整体。

    「象」说的是所卜的「卦」的结构,就是得到的是什么「卦」。

    「占」是远古流传下来的「占卜」方法,后来又引申出相关的含义,一是指用于占卜的工具,即「卜」,就是特别挑选专用于卜筮的贝壳。

    二是指占卜的规则,就是《说卦》的「三天两地而一数」,音译的结果理当如此。隐含用于占卜的贝壳是三个。

    《系辞》在解释「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的时候,也解释过「占」,两相比较就能判断,这时候的「占」特指占卜所得的「卦」,是「卦」的代名词,因此君子可以「玩」。

    《周易正义》说「『以卜筮者尚其占』者,策是筮之所用,并言卜者,卜虽龟之见兆,亦有阴阳三行变动之状。故卜之与筮,尚其爻卦变动之占也。」又说「『占』是占其形状,并是有体之物。有体则是物之可用,故云『可得而用者也』。」,大体就是这些理解。

    与《易》本身的存在形成明显对应的,《系辞》认为是「人」的活动。「言」、「动」、「制器」、「卜筮」都说的是人的活动。所以「四尚」说的是「易」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易》有指导人的社会活动的作用,也就是「教化」的功能,共分四个方面:

    1、「语言」,包括现代的文字、文化、艺术、科学等等;

    2、「行动」,泛指人的各种活动及其影响。《系辞》认为人的活动是导致环境改变的因素之一,所以「卦」的动变就自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制器」,这个范围非常大,涵盖了人所制造出来的全部非自然物品,涉及各行各业,古老的手工业也包括在内;

    4、「卜筮」,这里存在明显的不对称,分类标准不同一。前三者可以纳入一个大的集合,勉强可以算是「教化之道」这个领域的一部分。但「卜筮」则与前三者无法放进同一个集合,明显风马牛不相及,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说「卜筮」是「教化之道」十分勉强,难以成立。

    同时在说明或者论证方式上,也存在矛盾。用「卦」来推尚「卜筮」的说法很勉强,好像是没话找话的样子。其中存在不说不行的压力,这里其实就是专门在给《易》站台、打广告。

    之所以有这种需要,源于《易经》。从一开始就灌输「易」这也有用、那也有用,到具体介绍有哪些作用的时候,却无话可说了,这说不过去。因此哪怕再牵强、再勉强,也必须堂而皇之地将「卜筮」拉进「圣人之道四焉」的团队。

    强拉活拽太掉价,所以《系辞》推出了「四尚」,将「卜筮」放在「四尚」里面,再将「四尚」放到「圣人之道四焉」的里面,扯起一块大旗或者叫遮羞布,定性曰「圣人之道」,定量为「四焉」。然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化之道」能够成为「圣人之道」的四分之一,所依靠的却并非「教化」这个功能。教化人类,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而言,到底有没有价值实在两说。其实「人」既不是「教化」的产物,「人」的存在与变化,本质也无关「教化」。所以《系辞》将「卜筮」放在「教化之道」,也是一种变通,是不得已而为之。

    为什么要为「圣人之道」设定一个「教化」功能?换句话说,为什么不能直接说,「易」的作用之一,是可以「卜筮」?

    问题在于,「易」可以「卜筮」,但「卜筮」真的不能算是「易」的作用。「易」的基本功能之一,不是预测,而是模拟。模拟可用于预测,但预测不等于模拟。预测需要模拟,但模拟不需要预测。

    《易经》「四尚」,重在「模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0、《易经》「四尚」,在说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bk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