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3946fc23561f987f.jpg)
“为你,千千万万遍。”近乎爱侣之间的山盟海誓,委身相许;哪怕有一天,海枯石烂,我心不移,为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只不过,阿米尔无福消受这个厚重的爱,他辜负了哈桑,并且亲手毁灭这份情义和情谊,一辈子活在愧疚和自责中,不能自已。多少年后,阿米尔才发现那个被自己瞧不上的奴仆发小——那个哈扎拉人哈桑原来是自己的亲兄弟,对他的亏欠与日俱增,以至于阿米尔下定决心,重回故里,从塔利班手中抢夺回来哈桑的儿子,完成了赎罪的功架。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5390c5f2a773850b.jpg)
哈桑在抢夺风筝时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如今阿米尔在治愈侄子索拉博的心理创伤时,内心微弱的声音也向侄子索拉博倾吐:“为你,千千万万遍。”
爱,无以回报吗?不,爱可以延续,可以转化,可以让侄子索拉博寻回往日的家园;爱的力量很温柔,可以挽回人心,无论阿米尔,哈桑抑或哈桑的儿子都经验了一场爱的洗涤和升华。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f823d1640c79cae7.jpg)
那个追风筝的人——哈桑,他的脸很像木头刻成的中国娃娃,鼻子大而扁平,双眼眯斜如同竹叶,在不同光线下会显现出金色、绿色,甚至是宝石蓝。他长得较低的小耳朵,还有突出的下巴,肉乎乎的,看起来像是一团后来才加上去的附属物。
他的嘴唇从中间裂开,这兴许是那个制作中国娃娃的工匠手中的工具不慎滑落,又或者只是由于他的疲倦和心不在焉,哈桑是个兔唇的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18defb8acc67ca54.jpg)
哈桑是哈札拉人,有典型的蒙古人种外貌,他们是蒙古人的后裔,跟中国人有些相似。(据说成吉思汗在这里屯兵两千多人,后来与当地族群繁衍生息,哈扎拉人是阿富汗三大民族之一。)当地人蔑称哈札拉人“吃老鼠的人”、“塌鼻子”、“载货蠢驴”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1f66e3b2e9bd8fbc.jpg)
史书上记载:普什图人曾经迫害和剥削哈札拉人。19世纪时,哈扎拉人曾试图反抗普什图人,但普什图人“以罄竹难书的暴行镇压了他们”。书中说普什图人对哈札拉人妄加杀戮,迫使他们离乡背井,烧焚他们的家园,贩售他们的女人。
阿米尔是普什图人(当地土著),哈桑则是哈札拉人。前者是阿富汗逊尼派穆斯林,而后者是什叶派。从根本上而言,哈桑和阿米尔的友情是非常脆弱的,不光因为种族和宗教的异议,还有出生的悬殊,地位的生分,长相的奇特,多少也让阿米尔在成长过程中起了异心,他并不真正接纳哈桑成为他的朋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f5c92a8b6742fa3e.jpg)
“不过爸爸说起这些故事的时候,从来没有提到阿里是他的朋友。奇怪的是,我也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无论如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pg:28)
悲哀的,哈桑由始至终并无察觉阿米尔的思想变化。乳母说,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
哈桑和阿米尔喝过同样的乳汁。他们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迈出第一步。在同一个屋檐下,阿米尔说出第一个字是“爸爸”。哈桑说的则是“阿米尔”。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2d77f00922ae9905.jpg)
阿米尔的名字一生被哈桑纪念,刻在心板里。
哈桑本性纯良,敦厚,坦荡,他勇敢,正直,忠诚,可靠,当然智力也不差。
“但尽管他目不识丁,兴许正因为如此,哈桑对那些谜一样的文字十分入迷,那个他无法接触的世界深深吸引了他。我给他念诗歌和故事,有时也念谜语——不过后来我不念了,因为我发现他解谜语的本领远比我高强。所以我念些不那么有挑战性的东西,比如装腔作势的纳斯鲁丁毛拉和他那头驴子出洋相的故事。”(pg:31)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5221617f716835ac.jpg)
小时候,哈桑在阿米尔的创作中提出了两个疑问,其中一个疑惑是:“为什么他必须感到悲伤才能掉眼泪呢?他不可以只是闻闻洋葱吗?”
阿米尔的反应极其不悦:这个目不识丁、不会写字的哈桑——有个冰冷而阴暗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他懂得什么,这个哈扎拉文盲?他一辈子只配在厨房里打杂。他胆敢批评我?
有没有等级之分?看看阿米尔的心里活动便能了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4fa275129eda37ca.jpg)
最要命的,哈桑就像一面照妖镜,他所有的优点都在在的映射出自己的缺点——无能、怯懦、胆小和猥琐,阿米尔的本性正是父亲不悦纳他的原因。相比之下,阿米尔的父亲没有理由不喜欢自己的私生子哈桑。
为了保护阿米尔少爷的风筝,哈桑被恶名昭彰的“反社会分子”阿塞夫性侵,阿米尔躲在一角,蒙上眼睛,捂起耳朵,不发一言,等到见到哈桑时,却又假惺惺的说,你在哪里,我到处找你……。
哈桑对阿米尔肝胆相照,由不得阿米尔挑战他的忠诚和对他开玩笑: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3f9fb2a728f329c9.jpg)
他朝我转过身,有些汗珠从他额头流下来,“我骗过你吗,阿米尔少爷?”
刹那间我决定跟他开开玩笑:“我不知道。你会骗我吗?”
“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他带着愤愤的表情说。(pg:52)
阿米尔心里咒骂,他真是纯洁得该死,跟他在一起,你永远觉得自己是个骗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50fcf28af93a9689.jpg)
可就算他不在我身边,我仍然感觉到他在,他就在那儿,在藤椅上那些他亲手浆洗和熨烫的衣服上,在那双摆在我门外的温暖的便鞋里面,每当我下楼吃早餐,他就在火炉里那些熊熊燃烧的木头上。无论我走到哪儿,都能看见他忠心耿耿的信号,他那该死的、毫不动摇的忠心。(pg:83)
阿米尔有意逃避哈桑,甚至想把他赶出家门的。他故意制造了一起陷害哈桑的冤案,诬陷哈桑偷走父亲送给他的腕表。哈桑和阿里(哈桑的养父)自然知道是阿米尔所为,下定决心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3bd123dbf0a057d8.jpg)
一别便是永远,从今往后,相隔天涯,一个远走他乡,一个留在故乡,在破败的阿富汗看守主人的老房子。直到死去,他都不知道自己是阿米尔父亲的私生子,是阿米尔的亲兄弟。
阿米尔希望有一种解救自己的方式,于是用石榴扔哈桑,以此还击自己的尴尬处境和无能,哈桑却没有还手,反而将石榴往额头上砸,以示惩罚。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a9473d13c9c1ce91.jpg)
阿米尔的确无法原谅自己。
哈桑那不求回报的忠贞生命,像他以前经常追逐的断线风筝那样,从他身上飘走,再也不回来了。
再读哈桑写给阿米尔的信,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fde1f5e109ffe356.jpg)
我们两个常常走上山顶的墓地。你还记得吗,过去我们坐在那儿的石榴树下面,念着《沙纳玛》的故事?旱灾令山上变得很干,那株树已经多年没有结果实了,但索拉博和我仍坐在树下,我给他念《沙纳玛》。
……我常常做梦,阿米尔少爷。有些是噩梦……但是,多数是美好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75ef661a761b5db3.jpg)
我梦到花儿再次在喀布尔街头盛开,音乐再次在茶屋响起,风筝再次在天空飞翔。我梦到有朝一日,你会回到喀布尔,重访这片我们儿时的土地。
如果你回来,你会发现有个忠诚的老朋友在等着你。(pg:192)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414a1f2c2bd9a792.jpg)
塔利班令他跪下,朝他脑后开枪,哈桑命丧阿富汗,在主人的老宅子,连同他的妻子也死在了这里。
哈桑的声音在我脑中响起: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风筝跌落之前,他总是等在那个它将要跌落的地方,似乎他体内有某种指南针,准确无误,将风筝收入怀中。最精于此道的高手——哈桑,多年过去,我们依然惦念这个追风筝的人,永远,永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58c3996b4fd853f6.jpg)
注:引文中的页码为电子书中的页码,图片为电影《追风筝的人》里的图。
英文书名:The Kite Runner
中文书名:追风筝的人
作 者:(美)卡勒德•胡赛尼
译 者:李继宏
出版社:上海人民
页 数:362
出版时间:2006年5月第一版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45974/aca3dc97269abb8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