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方式的演变

作者: 找茬的小伙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3-24 21:01 被阅读56次

煮茶,古风犹存

从最初采摘茶树上的鲜叶开始,到现今的几千年里,茶叶经历了药用、生吃、煮饮、泡饮的过程。现代饮茶方式以泡饮为主,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煮饮的方式。

煮饮法在茶文化史上可谓是源远流长。煮茶,也称烹茶、煎茶等。从食用而来,用鲜叶或干叶一同烹煮成羹汤饮用,通常加盐调味;从药用而来,用鲜叶或干叶,往往佐以姜、桂、椒、橘皮、薄荷等熬煮成汤汁一同饮用。

煮茶法不限茶叶,均可用来煮饮。团饼类茶叶则先敲碎、捣成末后煮饮。中唐以前,茶叶加工粗放,故烹饮也较简单,中唐以后,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直接取用鲜叶煮饮便不被采用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煎茶法、点茶法和泡茶法分别成为主流,煮茶法沦为支流,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流行。即便是今天,藏、蒙、回、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地区依然煮饮,古风犹存。

煎茶,鲜若春花

煎茶法特指陆羽《茶经》所记录的饮茶方法,故应称陆羽式煎茶法。西晋杜育《荈赋》有“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诗句,是说茶汤煎成之后,茶沫沉下,汤华浮上,亮如冬天的积雪,鲜若春日的百花。陆羽在《茶经》中引用“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描述茶煎成时的状态。

煎茶法是唐代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从煮茶法演化而来的,尤其是直接从末茶的煮饮法改进而来。在末茶煮饮情况下,茶叶中的内含物在沸水中容易浸出,故不需较长时间的煮熬。况茶叶经长时间的煮熬,其汤色、滋味、香气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佳。正因如此,对末茶煮饮加以改进,在水初沸时下茶末,二沸时茶便煎成,这样煎煮时间较短,煎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俱佳。于是形成了陆羽式的煎茶。煎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末茶煮饮法。

点茶,保持真味

到了宋代,烹茶法已被淘汰,盛行点茶法。点茶法和唐代的烹茶法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不再将茶末放到锅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盏里,用瓷瓶烧开水注入,再用一种竹制的茶筅(类似小竹刷子)反加以击拂,产生泡沫后再饮用,不添加食盐和其他辅料,保持茶叶的真味。

点茶法也是宋代斗茶时所采用的方法。点茶法从宋代开始传入日本,流传至今,现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道采用的就是点茶法。

泡茶,现代特色

泡茶法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等。在泡茶之后,茶饮才真正实现了普及,成为中国人和世界各地茶人的至爱。

泡茶法是当代主要饮茶方法之一,自然为人熟知。不过,中国各地泡茶法大有区别。由于现代茶的品种繁多,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大体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浓淡亦随各地所好。

相关文章

  • 饮茶方式的演变

    煮茶,古风犹存 从最初采摘茶树上的鲜叶开始,到现今的几千年里,茶叶经历了药用、生吃、煮饮、泡饮的过程。现代饮茶方式...

  • 饮茶方式的演变

    1 唐代烹茶 以烹煎为主,将茶饼碾碎成末再煮饮,一直延续到宋代 从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始,茶始有字,始作...

  • 茶之始及饮茶方式的演变

    茶,原本草木,长于山林。自神农氏尝百草,发现了茶有解毒之效后,茶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茶之始 在最初,茶的使用...

  • 花哥话茶(一)

    不知何时,萌生了想把中国古茶道艺系统整理一下的想法:古人如何喝茶、用何器具、茶与他们的关系、饮茶方式演变的过程、今...

  • 2018-02-07

    健康的饮茶方式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饮茶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饮什么茶,如何饮茶,哪些人适宜饮哪种茶,饮茶时间如何合理分...

  • 饮茶方式溯源

    在许多南方方言里,喝茶被叫作“吃茶”。比如说讲闽语的福建人,就说“吃茶”。称“喝茶”为“吃茶”,可能是保留了古人的...

  • 微语(5)

    饮茶。没有烟瘾,也不酗酒,但喜欢饮茶,这应该是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吧。饮茶,我理解是介于品茶与喝茶之间的一种方式,它没...

  • AutoLayout学习

    iOS布局方式的演变 使用Rect的frame布局方式 autoresizingMask方式 AutoLayout...

  • 当代起名方式的演变

    当代起名方式的演变 ——姓名的历史之十九 ○湖山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互...

  • 过年祝福方式的演变

    又到一年新春佳节,祝福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从电话到手机时代,我们的祝福方式也在发生着演变。 固定电话时期,固话时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饮茶方式的演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cq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