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成长路
文/石岩磊
大多数小孩子会盼着快快长大,能够独立自主自个儿说了算,不用再听大人们没完没了的谆谆教诲,可殊不知长大成人的过程却充满了艰辛,许多人对此做出过精彩总结,作家周国平就曾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他的话可以概括为:认清自己,看清现实,物我齐一,它们看似简单,实则是3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小孩子在衣食无忧的条件下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父母在替他们负重前行罢了。长辈对子女的爱都是无条件的,也造成孩子天生有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凡事以我中心画圆,顺我者近,逆我者远,但当走出爸妈撑起的遮阳伞时,才知道阳光很刺眼,方懂得风雨很无情,领略到世上没那么多讨喜的话,更少有顺风顺水的事,原来自己除了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在他人眼里不过是根道边的草。
初出茅庐的年青人,常常是信心十足踌躇满志,有太多的渴盼与期待在眼前晃动,登高位、发高论、攀高枝、拿高薪的幻想时时装饰着梦境,便在成功是易如反掌之事的痴情中自我陶醉,可碰几次钉子后,就会发现世事维艰,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成就一番事业,不光要凭能力和努力,机遇与巧合同样不可或缺,而且这些人力所不能达的条件通常起着决定作用,令人不由得产生宿命感,不再逆势而为激流勇进,多了份认命的顺应意识,虽减了锐不可当的气势,但也添了些沉稳的淡然之风。
接受平庸既是个痛苦的心路历程,也是心智历经沧桑后的成熟过程,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什么救世主,无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不必事事替别人作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渐渐成了座右铭,甘于平淡即是不俗。在平静中学会了平视他人,既不会仰视权贵权位,也不会小看环卫门卫,众生平等不再是口号,而是进入到物我合一的不二之境,高低、贵贱、顺逆、正误都变得不那么重要,唯有体面的活着才是正道。
认清自己,难在知恩图报,每向上攀登一步,都有无数亲朋好友在做垫脚石,尤其是俯身铺在最底层的父母,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撑着孩子爬升的云梯,站到高处时,勿忘他人好。看清现实,难在服输认命,人的痛苦十有八九源自不知足,在执着的贪念中做出飞蛾扑火的蠢事,低头并非意味着没有骨气,敢于承认力不从心才是勇者,身处逆境时,勿忘初心不改。物我齐一,难在处变不惊,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是因为宠辱不惊,可遥望天上云卷云舒,是源于去留无意,内心的平静最终成就的是乐山乐水的仁智,回首往事时,勿忘青春无悔。
周国平不仅是位作家、学者,也是个资深的哲学家,所以他的话多含哲理,仔细揣摩他的“成长论”,即可达到无我、无他、无物的境地,无我就是避免目空一切的自高自大,无他便是不必自惭形秽的妄自菲薄,无物即是不要执于一念的贪得无厌,在“三无”中我们会变得通透敞亮,虽平凡而不平庸,虽平俗而不庸俗,成长也便不是杂草丛生的荆棘路,而是水到渠成的坦途了。
2020.5.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