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作者: 毒醉_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13:49 被阅读35次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

郑和,洪武四年(1371)出生,原名马三保,云南人,自小聪明好学,更为难得的是,他从小就对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一个航海梦。他和他父亲,祖父都是一名伊斯兰教徒,希望有一天能去朝拜圣城麦加,麦加在今沙特阿拉伯境内,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去过麦加,在郑和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对他讲述那朝圣途中破浪远航、跋山涉水的惊险经历和万里之外、异国他乡的奇人异事。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郑和。

郑和从小跟父亲学习航海知识,勤锻炼身体。为有一天能去麦加。

洪武十四年(1381),傅友德、蓝玉奉朱元璋之命令,远征云南,明军势如破竹,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平定了云南全境,正是这次远征改变了郑和的命运。

战后,很多儿童成为了战俘,按说战俘就战俘吧,拉去干苦力也就是了,可当时对待儿童战俘有一个极为残忍的惯例——阉割。 而马三保就是其中一个。

悲剧,还是荣耀,只取决于你,取决于你是否坚强。

从此,这个年仅十一岁的少年开始跟随明军征战四方,北方的风雪、大漠的黄沙,处处都留下了他的痕迹,在度过五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后,他遇到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这个人就是朱棣。

本应在家玩耍的年龄,因一场战争,在这刀剑无眼,血流成河中拼杀。他跟着朱棣出生入死,出谋划策,立下战功,朱棣登基后赐马三保,姓郑,名和

上天要你受苦,往往会回报更多给你

朱棣安排郑和出海是有着深层次目的的,除了寻找建文帝外,郑和还肩负着威服四海,胸怀远人的使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郑和都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不但具有丰富的航海知识,还久经战争考验,军事素养很高,性格坚毅顽强。

出发!第一次远航!

郑和第一次出航,带着一艏无敌战舰。有记载
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郑和驾驶的这艏无敌战舰,舵杠都长达六米,还带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这完全是一次豪华出海远游。

郑和的船队向南航行,首先到达了占城,然后他们自占城南下,半个月后到达爪哇

因为此时这个地方正在打战,两国交战误杀了郑和所带来的士兵,郑和冷静地看着围在他四周激动的下属,他明白,这些愤怒的人之所愤怒,是因为他们跟随郑和出生入死,早已亲如兄弟,而自己兄弟被人杀害,怎么不愤怒。

和平的使命

按理说一个小小的土著民族居然敢杀大明士兵,当时郑和所带的军队轻轻松松就能灭了它,但那些士兵的愤恨并没有让郑和下达攻打的命令,因为他带着和平的使命来的,要是攻打就违背了朱棣建立和平友好的初衷。对以后出使其它国家也会有所影响。

郑和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在手握重兵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自己的愤怒,以大局为重,这需要何等的忍耐力!

在经过这段风波之后,郑和的船队一路南下,先后经过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一路上与西洋各国交流联系并开展贸易活动,这些国家也纷纷派出使者,跟随郑和船队航行,准备去中国向永乐皇帝朝贡。 带着贸易得来的物品和各国的使者,郑和到达了此次航行的终点——古里。

古里就是今天印度的科泽科德,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南端。

此地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早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就曾派使者到过这里,而此次郑和前来,却有着另一个重要的使命。

在这说一下,在此之前朱元璋曾派了使者来过这里,和古里统治者结下友好,古里统治者向天朝朝贡,于是朱元璋封为国王,可是诏书写好后却因路途遥远,无法送过去,所以这次郑和来就是带着这个使命来的,是带着诏书来到古里的,他拿着诏书,以大明皇帝的名义正式封当地统治者为古里国王。从此两国关系更加紧密,此后郑和下西洋,皆以此地位中转站和落脚点在办完这件大事后,郑和开始准备回航,此时距离他出航时已经一年有余!

郑和反航途中,遇到一个二货海盗,名叫陈祖义,早年犯了事,逃出去,在一个小部落居然自立为王,整天带着一帮人去当海盗,本来人家带着几万将兵,开着航海战舰,一般海盗船能躲就躲,可这个陈祖义偏偏要往前冲,还想了一个诈降的法子,以为郑和的军队吃素的吗?郑和在刀光剑影里,久经沙场,分分钟灭掉你!

在清除了这些海盗后,郑和继续扬帆向祖国挺进,永乐五年(1407)九月,郑和光荣完成使命,回到了京城,并受到了朱棣的热烈欢迎和接见。

回归

郑和给朱棣讲了很多所见的风土民情,那些皮肤黝黑的民族,那些遥远而神秘的国度,让朱棣惊叹不已,心里想着能结交,让自己威名远播,以后做做生意,喝喝酒什么的,反正我有的是钱,派郑和多去几次就好了。

于是,在朱棣的全力支持下,郑和继续着他的远航,此后,他分别于永乐五年(1407)九月、永乐七年(1409)九月、永乐十一年(1413)冬、永乐十五年(1417)冬、永乐十九年(1421)春,五次率领船队下西洋。
所以郑和这几次出航主要是为了交流和平和官方贸易!

1、调节国家矛盾,维护世界和平(暹罗与苏门答腊);

2、收拾拦路打劫,不听招呼的国家(锡兰山国),把国王抓回中国坐牢(够狠);

3、带其他国家国王到中国观光(苏禄国代表团,国王亲自带队,总计人数三百四十余人,吃了一个多月才回去);

4、带回了中国人向往几千年的野兽——麒麟(后来证实是长颈鹿)。

经过郑和的努力,西洋各国与明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之前的六次航程对于郑和来说,固然是难忘的,可是他始终未能完成自己一生的夙愿——朝圣。

郑和已经老了,朱棣也死了,谁还会记得他,他的一生只为了去麦加朝圣,而这个梦想的支持者不在了,还会有机会吗?

宣德五年(1430),宣德帝朱瞻基突然让人去寻找郑和,并亲自召见了他,告诉他:立刻组织远航,再下西洋!
宣德六年(1430)十二月,郑和又一次出航了,伊斯兰教派有三大圣地,分别是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其中麦加是第一圣地,伟大的穆罕默德就在这里创建了伊斯兰教。

这一次,历经几十年郑和终于实现梦想,在回到古里时,郑和已经油近灯枯,心向往着大海,便回归大海,夙愿已成,我心足矣!

郑和的一生从幸福的幼年到苦难的童年,再到风云变幻的成年,如今他已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经历残酷的战场厮杀,尔虞我诈的权谋诡计,还有那浩瀚大海上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无数次的考验和折磨终于都挺过来了。

他历经坎坷,九死一生,终于实现了这一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壮举,他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强大、开明的国家的真实面貌。

相关文章

  •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1. 名留千史被人传颂估计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荣耀,而要成为一位伟人受后世所敬仰,空有一身正气,清明廉洁是不够的,...

  •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 郑和,洪武四年(1371)出生,原名马三保,云南人,自小聪明好学,更为难得的是,他从...

  • 郑和之后 再无郑和

    明朝的船舶技术,在当时来说是十分先进和强大的,糅合了众家之所长而建造的这些船在后续的航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福州的长乐,地名取自《诗经》中的“长安久乐”之义。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

  • 【人物】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最近,听良辰周的《明朝那些事儿》番外篇的郑和篇,听了好几遍,不觉疲倦。 一是因为良辰周的书讲的是真好听,说学逗唱全...

  • 第十二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原著作者 当年明月 缩写 卉青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 郑和,洪武四年(1371)出生,原名马三保,云南...

  • 《明朝那些事儿》之 郑和

    书中用“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作为标题,实在是妙,这是梁启超说的一句话。 不管后世有多少人前往探险,都终究不是那个创...

  • 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的真实原因

    明成祖朱棣以“靖难”夺取帝位,这是有违朱元璋遗诏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合法的,因此成祖登基之初,他在世人眼中的形...

  • 郑和

    之前对于郑和这个人物,其实挺无感的。就是下了西洋,但最近的行程下来,才发现郑和真是了不得的历史人物。郑和的一趟下西...

  • 郑和

    群帆次第辞山远 苍海出航志向宽。 主舰雄威水手勇, 旌旗猎猎舵手坚。 郑公端坐清凉室, 环顾海天心若澜。 秉奉皇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af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