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文赏:
【精选推文】:豆瓣9.6高分纪录片《人生七年》,给你总结了3点启示,必看!
【推文作者】:文先生的笔记
【评论者】:梦也馆长
一篇非常用心的纪录片影评,我虽然也对这部片子早有耳闻,却终究没有拔草。所幸在这篇文章中窥知一二。
对于阶层分化、固化和空间分异,我因工作原因有所涉猎,侧重于研究社会环境与制度设计对于阶层分异的影响。北美、欧洲和东方,实际上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崇尚个人主义的北美,以美国为首,常常将贫穷和贫富差距的扩大,视为个人不努力的结果——一种典型的带有偏见的归因法。如果说在美国经济蒸蒸日上,增长飞速时,发展机会较多,这种说法还算有理可依。那么在经济增速放缓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领取救济的无家可归者日益增多时,美国应好好反思从前的主流社会价值。驴象之争,看似代表不同人群,实则都是资本家的代言人,无非戴着不同的面具。如今,美国的社会割裂积重难返,于是左派桑德斯看似有了人望,却终究难以走上正堂。
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在经济增长率放缓的时代,财富倾向于通过资本获利而非劳动积累,并且会更明显地向高资本占有人群集中,加剧贫富不均。这是美国阶层分化加剧的部分根源。
而欧洲与美国不同,英国代议制牺牲了效率,却令政客们为了选票而不得不将公正放在价值首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早早出现了阶层固化,于是开始研究,甚至有了这档纪录片。但记录片终究是以个人视角为主,于是也就难免将主因归在个人身上——英美思想的共性,在此有所体现。如果我们放眼有着革命传统的法国和精密如机器的德国,则会看到不一样的光景。
在遥远东方,儒家思想流传深远,还夹杂着道家的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实则是社会大同在现代语境下的表达。其中政府有着在制度设计上不可推卸之责任,而个人也有着不断奋发之使命。两者的统一,成为一股打破阶层固化的合力。
一个国家,少部分人掌握大部分财富,并进一步利用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形成阶层固化,自然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国家的真正富有不在于有多少福布斯上榜者,而在于中产阶级的数量,以及贫困人群的处境。
愿我国向共同富裕的方向持续迈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