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摸到的一切,加起来就是外在环境。我们不断观察外部世界,然后决定采取什么行动。
当我们观察到光线变暗,我们会起身开灯;孩子看到父母脸色阴沉,就知道要乖点;有些人会根据股票k线变化的微小特征,立即决定是买入还是卖出。从小到大,我们基本都是那样生活的。在我们中间,反应最快,反应正确的,就是所谓的胜利者。所以我们继续接受训练,训练内容就是快速识别模式。
对灯光图案的快速识别,决定了我们能否从下到上及时开灯,掌控好舞台的灯光。对面部表情的快速识别决定了我们小时候能不能少被骂,长大后能不能察言观色。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识别信息对应的模式,把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一个话题变成一个熟悉的模式去解决,我们生来就是为了追求外面的世界。
但相对的我们很少关注内心环境的存在。当我们看到外部世界发生了什么,内心世界也会发生一些感受和变化。这部分我们认为是自然的,熟悉的,完全可以自己控制的,可以不以为意。但内部环境比外部环境重要得多,比如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世界上有些人会陷入电信诈骗的拙劣骗局,这简直是对智商的侮辱。然而电信诈骗层出不穷,身边总有人踩雷。他们是单纯的愚蠢吗?还是因为贪婪?难道他们不贪,就不会被忽悠?
假设你现在接到一个电话,说你的海淘商品入关出了问题,可能面临罚款,那么你的反应多半是不敢相信。但是,假设您之前已经下了订单,正在等待订单的到来。然后你的订单信息泄露了,别人得到了你的电话和产品信息,那么当你听到海淘、商品、海关、问题、罚款这些词的时候,你的内心世界会迅速进入解决烦恼的状态,而不是停下来分辨真假。
你的头脑跟着对方的描述走,随波逐流,一心想着如何平息事态——这是外部环境造成了内部环境的变化,与贪婪或愚蠢关系不大。只不过是因为当你的内心出现波动的时候,你有焦虑和恐慌,但是你没有能力立刻注意到这些情绪的变化,分析背后的原因,直接让情绪控制你的思想和行为。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悲观或乐观是我们的天性,有些人天生思想狭隘,有些人天生眼界宽广。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看到的都是相似的事物和现象,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认知会如此不同呢?为什么每个人都只是看特定的一部分,比如美好的事物,然后让自己变得乐观开朗;还是只是看着不好的东西,然后找到自己悲观的证明?
一个人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多半是内心环境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内心环境来改变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改变我们观察世界的视角。
我们常常会感到愤怒,觉得别人冒犯或伤害了自己。但如果我们在生气的时候能喊一声“停”,让愤怒的燃烧过程暂停一会儿,分析一下对方到底得罪了什么,伤害了什么。
愤怒马上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真实冒犯引起的真实愤怒,一类是误解引起的真实愤怒,一类是因为对方戳中真相而恼羞成怒引起的虚火。我们每天的愤怒每次都能经得起这样的分析吗?我们是不是每次都因为第三类而生气?还是说各种情况都有。
有时候我们会一大早就生气,然后找个弱小的对象发泄出来?人们确实会因为虚假的理由对虚假的对象发一场虚假的火,只是因为他们可能付不起真实的代价。
这其实是内部环境有问题了,愤怒这种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重视和处理,而是被武力压制。然而,被压抑的愤怒使人们对世界和他人的看法发生了变化。非常小的行为和言语很容易被理解为冒犯或伤害,所以这种被压抑的愤怒会一次又一次地积累,直到最后不可控制地爆发出来。但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带着平静心情的你如果再次面对同样的行为和言语,甚至对方可能要出格,但此时你不会觉得有什么冒犯。最多你觉得只是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并不能从中察觉到恶意。有什么区别?在于内部环境的变化。
内部环境比外部环境更重要。与其花大量时间反复训练自己,如何最快做出最正确的反应,不如花一点时间训练自己,随时观察自己的内心变化。当你快乐的时候,你真的知道你快乐,你真的知道你快乐的原因。当你难过的时候,你也可以真正知道自己难过的原因。而不是把它放在一边,假装自己不受这些情绪的影响,而是要时刻致力于维护自己内心环境的稳定与安宁,不要让它为所欲为。
当内部环境稳定平和的时候,周围的人就不会特别关注我,爱我,或者针对我。所以事情和人都回归到了本来的样子,我也能以相对客观的态度去评价,所以我的反应和行为都比较得体和正确。但如果所处的环境比较粗糙,那么就可能会觉得整个世界,周围的人都在针对我,而我也总能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寻找无数的例子来证明这种感觉。因为我过去从来没有关注过内部环境的变化,那么我就无法察觉自己的异常。这就是为什么人到中年后往往会变得刚愎自用,心胸狭窄。
花太多时间在外面的世界,有太多的经历和成就,从而培养出一个非常自负自恋的自己。但与此同时,我没有在内心的环境里待过一分钟,所以我没有意识到自己长什么样。反而觉得一切都很正常,一切都很对。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够观察到内心环境,确实是一种内心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