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单地读书日常随笔记湖北省
那年那月那些事之《老东家菜馆赋》写作前后

那年那月那些事之《老东家菜馆赋》写作前后

作者: 一门桐梓 | 来源:发表于2023-08-06 10:48 被阅读0次

大概是在二0一六年初,詹健找到韩虹和我两个老师,并在市内一家还算不错的酒店小聚了一回。推杯换盏之间,也聊了一些过往的事。他说,“老作前后师,你还记不记得我当时毕业时您对我说的那句话呀?”我满脸疑惑地看着他,他继续说道:“您的那句话,我足足想了近十八年啦。现在想明白了。”至于当时我对他说了些什么,他依然没有告诉我,只是笑着说绝对有这事;并说,这不现在想通了就去创业了呗!我想,詹健这人还真的有心了。

他说,他今天就是想告诉我们,他与人合作已经在鄂州花湖的花湖大道边上选好位置开一家类似于民间菜的菜馆,其先期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进入了最后的装修及设备布局的安装调试阶段;但菜馆的名字还未最后确定,他与他合伙的几个人想并选择了几个名字,究竟选定哪个,目前彼此之间的意见都还有些犹豫不决,想让我给他们拿拿主意,最后选定一个店名。詹健随后就把他们选择的几个即将作为菜馆名称用微信发给了我。

那段时间虽然是学校的暑假放假期间,但还有按上级要求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跟踪统计工作要做,而且要求还挺复杂繁琐的,因而还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马虎不得。詹健这个时候找到我,也正好成为我那繁琐的工作中间的一幅调节的润滑剂,同时可以让我在忙碌纷烦中来一丝间隙的休憩,换换脑子;当然也为詹健把我随意说的一句话想了这么些年的一个“补偿”吧……

拿到詹健给我的几个名字左思右想并反复推敲起来。在之前詹健与细林合作开了一个“老”字开头的菜馆,眼前的几个名称中也正好有一个“老东家”的。于是我给詹健打电话,说出了我的想法与建议,还是觉得用“老东家”这个名字比较好,也比较接地气。之后两天,詹健回复我说他们采纳了我的建议,菜馆就用“老东家”这个名字了;不过他说还想麻烦我为这个即将取名为“老东家”菜馆的店写点文字类的东西。他言语之外似乎还想让我写作的速度略为加快一点……

平时我本来也是喜欢写点什么来练练笔或脑子,这些多半是出于好玩罢了,真正要写些正式的东西,是需要花些工夫和见真章的,而且平时虽然我也读过一些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但毕竟肚子里的存量还是有限的,只能尽最大的努力了。

经过一两天的思考后,决定还是以“赋”这种文体形式来写菜馆的事是比较合乎情理的。为了完成好詹健交代的这个任务,还得先让自己补补什么是“赋”这一文学样式的这一课。

据一些资料可知: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是在汉唐时期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远承《诗经》赋颂的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骈赋: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但较之唐代律赋,则四六未严,平仄随意。对于新骈赋作者认为,可以不必过于拘泥,根据内容增加叙事性文字,音律平仄似可再随意一些……

查了并找了一些资料认真地学习和研究了一番,也读或重新学习了一些诸如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后就开始着手动笔了。好在我在此之前学着试写了一篇与赋相关的文章,在朋友圈里的反映还算可以,这也为我接下来写“老东家菜馆”赋算是垫了些底子吧。在这之前詹健就告诉我说过,他们开的这家名为“老东家菜馆”的餐饮店的定位与经营理念,也就是说,把菜馆的主要对象瞄准中间的消费人群,让顾客能进得来,也消费得起,同时还能留下较好的印象。有了这些基本的东西,写起来似乎就要顺畅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我决定从“老东家”这个名称的解释入手,逐步拓展至其座落的地域以及我们这个城市的环境及其看得见摸得着的风景名胜;再则是人文环境及民俗习惯,接下来略为介绍一下菜馆的做菜及营销的理念等等。这样一来的初稿就洋洋洒洒地写了近千字。不管怎地先就这样吧。

第二天我拿出初稿仔细地读了几遍,每读一遍总要删改一些,如此这般地几经修改和删减去了一些自认为是重复的一些成分,最终连标点符号算在一起也就不到四百个字了。当然读起来也顺畅了许多。!好像是第三天我就把定好的“老东家菜馆”赋发给了詹健他们,他们看了之后都表示比较认可。之后,他们还专门请书家用隶书体写成了一幅中堂悬挂在菜馆里最大的“老东家”厅里……

之后本地的地方媒体《东楚晚报》的地方美食栏目的编辑在介绍老东家菜馆的特色专版时还特地把这篇赋登在了较显著的位置。

附:老东家菜馆赋

老乃阅历深厚,东为四方之首,家是颐养之地,故名为老东家。

居铜都之地,拥江南明珠,携磁湖之灵性,融东方之智慧;濒扬子傍西塞,接仙岛捧黄金。老东家菜馆,宛若璞玉昭日月,肴馔演春秋,铜都淳朴小巧之色,皆具存于此。

食与色属本能一体,素与荤乃佛尘相对。列东家筵席,集本地菜色;刀求其妙,料求其精,型求其美,五味调和百味出,色香味形迎嘉宾。饥有佳肴以飨,疲有香酩小酌,七姑八爷入席,亲朋故旧举杯。布衣消费,坊间口味,进可增添阳春白雪,退则顺佑市井城乡。

饭局聊天下,酒桌藏文章,文武相聚,肴馔为媒。酒足饭饱,干高坤阔。东家掌勺,味滋江南情韵,楚河汉界,划定风雨人生。呼三山宾以盅,唤五岳客而尝。结四海之高风,交五湖之热肠。独立于自身德兮,超然于世俗之上。

生活太累,何必处处绅士相;做人艰辛,无须时时淑女妆。潇潇洒洒来东家,哪管名流巨贾,谁看平民布衣,同等尊贵,皆欢迎光临。

相关文章

  • 那年那月那些事

    那年那月那些事 田 秀 那年那...

  • 那年那月那些事

    文/一叶飘萍 写于2018年10月18日 七十年代中后期和祖父母生活过一段时间,我们住的那个地方古称怀庆府,是四大...

  • 那年那月那些事

    文/幻家儿郎 欢迎来到幻家儿郎工作室 作者:李慧荣 2016年毕业于河北的一所医学院校。冲动,幼稚,崇尚自由,追求...

  • 那年,那月,那些事。

    一九六八年,北京祟文区某小学来大兴野营拉练,要吃住在大兴。记得是个夏日的午饭后,拉练的学生在第一小学校住宿...

  • 那年那月 那些事

    毕业那年,我去了爸爸的战友的儿子的印务公司上班,刚上班是学徒工,学习铅字印刷排版,业务忙的时候,偶尔也加班。 ...

  • 那年那月那些事

    之二:小学的那些事 我的小学是在一个最开始被叫省煤四小,后来又叫源华四小的子弟小学校上学的,读到大概三年级...

  • 那年那月那些事……

    题记:在一次朋友聚会时,一时兴起想到了这个题目。起初只是想写一写那个群那些人,但由于个中原因,这个题目写出来之后也...

  • 那年那月那些事之廿二:爱华

    人这一辈总有些人或者事是放不下或割舍不了的,即使到了现在已是顺耳之年的年纪了,也依然如此。 前些天...

  • 那年那月那些事之四:高中的那些事

    髙一时我还是在一班,班主任依旧是数学夏国文老师。 一般情况下每分一次班或升级一次亦或是有了新的班主任...

  • 那年那月那些事之十六:招生的那些事

    职业教育中最先出现招生瓶颈的是商贸服务类的学校,学校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社会化招生,那时候叫“自费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年那月那些事之《老东家菜馆赋》写作前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oi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