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6年下半年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外地的大、中学生代表到北京参观、学习运动经验,交通、食宿一律免费。我和班上的两位女同学王宜林和景良芳正值十八岁的豆蔻年华,是单纯而上进的热血青年。我们凭着一股革命热情和对毛主席无比崇敬热爱的心情,于1966年11月毅然结伴同行北京。
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是在1966.11.25号和11.26号两天分三批进行的。第一批是25号在天安门,第二批和第三批是26号下午分别在北京市区和西郊机场。我们正好赶上了第八次的最后一批在西郊机场被接见。那一次据说组织了110万红卫兵参加。
我们住在北京西郊农场。虽然离机场不是太远,但我们还是凌晨4点就起床做准备了。农场里住了好多全国各地来京串联的学生。我们被分成了几个组,各组都有一位军代表负责管理学生的去留。我们这组的军代表是一个四川人。出发前组织者给我们每人发了2个馒头和几根北方酱萝卜作为中午的干粮,然后按照编组乘军用卡车前往西郊机场。
西郊机场当时是军用机场,一般民用客机是不会在那里降落的。机场很宽但是感觉很荒凉。我们到达时,已经有很多从四面八方来的红卫兵和解放军等在那里了。
11月下旬的北京,气候寒冷,我只穿了一件毛衣和出发时妈妈给我的一件深灰色的海虎绒长大衣。当时北京的郊区已经下雪结冰了。我们在寒风瑟瑟中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在下午三点多钟才传来好消息“毛主席快来了”,顿时坐着、蹲着的人群站起来,开始躁动。
一会儿队列的前面欢呼声响起,毛主席等人乘坐的敞篷车从队列那一头开过来了。顿时红卫兵激情四射,欢呼声、口号声震天响。汽车在前进,声浪也在空气中向前滚动。我们能感受到“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人群的涌动使我们有点站立不稳了。大家都踮着脚尖,伸着脖子往前看。后边的人趴着前面人的肩头推推搡搡,拥挤不堪。我们三个女生比那些北方红卫兵个子矮小,又站在后边,顿时觉得前面的人突然间长高了一头。我们踮着脚尖使劲往上蹦都看不到车队,只听见鼎沸的人声此起彼伏。不一会儿巨大的声浪传到我们这边来了,前面有人喊“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毛主席万岁!”前面的人似乎又长高了一点。我鼓起十二万分的力气拼命往上一窜,刚好看到毛主席的帽子。说是缓缓而行,但我感觉是一晃而过。景良芳好像连帽子都没有见到,急得背过身去搽眼泪。
毛主席的车队经过我们面前整个过程恐怕只有几分钟。为了这几分钟,红卫兵们早已经精疲力尽。接见完了,时间也接近傍晚,大家都急着去寻找自己的队伍和卡车返回驻地。卡车全都停在机场对面的公路上,而到公路必须要过一个旱桥。这时散场的红卫兵像热锅上的蚂蚁乱串,一下子都拥挤到桥上去了,其景象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桥上我们被挤在中间,我感觉我的脚沾不到地,似乎是被人挤着抬着往前走。我感到内脏快要被挤破,肋骨快承受不住周围的压力了。疼痛、呼吸困难……九死一生的感觉袭上心头。我旁边一个北方女同学绝望地发出凄厉的尖叫声:“我的脖子!我的脖子!”她的脖子被一个男同学的手臂压住了,抽不出来,都动弹不得。
红卫兵们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崇敬的心情,为了亲眼目睹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在寒风中啃着冷馒头度过了漫长的十几个钟头,结果车队很快就过去了,事先脑海里规划的被毛主席接见会如何的激动的蓝图灰飞烟灭,非常失望。我们经过一番生死搏斗、奋力挣扎终于过了旱桥冲出重围,奇迹般的找到了我们的军代表和等候在那里的卡车,顺利地回到西郊农场。现在回想起来,那场面真是无比的惊心动魄,革命淑女也疯狂啊!
第二天听军代表说在桥上和桥下的沟里捡到的鞋都有几箩筐。这次被毛主席“接见”的经历,使我终生难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