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菩提树下国学与传统文化人物
佛教牛人录04 不可思议的居士(一)|何谓居士

佛教牛人录04 不可思议的居士(一)|何谓居士

作者: 宇文微之 | 来源:发表于2017-12-13 17:14 被阅读0次

    第二章 不可思议的居士


    一、何谓居士

    传说佛陀释迦牟尼在鹿野苑传发迹时,有一位名叫的王子耶舍听说他的大名后,连夜跑到鹿野苑,向佛陀诉说自己对原本浮华的生活的厌倦,并请求佛陀帮他解脱苦恼。佛陀一见,觉得这个人仿佛就是当年的自己,一样的身世,一样的想法,不由得惺惺相惜起来。于是向这个年轻人讲了自己当年的故事和后来的领悟,当下就收了耶舍当徒弟。

    这下可急坏了耶舍的父亲俱梨迦国王,他连忙赶到鹿野苑向佛陀要人。而佛陀不慌不忙,又向这位国王讲了一遍“烦恼清净”的道理,俱梨迦国王仔细一思索,觉得佛陀说得对啊,不禁也想出家;而转念一想,自己可是一国之君,要是出家了那国家可怎么办?佛陀看出了他的心思,一权衡,提出了信仰佛教而不必出家的想法,收俱梨迦作了第一个在家的弟子。

    佛陀提出的佛教教义与印度当时的其他教派最大的不同是不赞同种姓歧视,所以佛教徒是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种姓的。正因为这种“有教无类”的观念和作风,佛教在当时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追随者不但有落发出家的僧人,也有了许多“在家”的普通民众。

    在佛教弟子中,出家的男子称比丘,出家的女子称比丘尼,在家的男子称优婆塞,在家的女子称优婆夷。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我们就把在家修行的人统称为居士。

    其实居士这个称呼,在我国古已有之。《礼记》中就有“居士锦带”一语,可能是“居士”的最早出处了。古代那些隐居的高人都喜欢自称为居士,《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就有记载说:

    “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於人也。’”

    这个称呼是怎么被用到佛教人士身上的?肯定是传教的译经师的功劳,而鸠摩罗什和他译过来的《维摩诘经》的影响尤其大。这位译经大师对汉语言文化相当精通,他在所译的《维摩诘经》中用“居士”这个词来称呼在家修行的佛教徒,再加上高僧慧远在论著中言“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随着佛教文化的深入传播,这个词也逐渐与“佛教在家修行者”画上了等号。

    之后呢,道教的许多高人也自称居士,中国文化界似乎刮起了一股“居士之风”,大诗人、大学者都喜欢给自己弄个居士号,比如李白称“青莲居士”、白居易称“香山居士”等等。

    话说回来,上篇说到佛陀涅槃以后,他的大弟摩诃迦叶接手了“教主”之任,他还像儒家的子贡那样高了一次“造圣运动”,可迦叶这个人却与子贡不同,思想有些保守,在他的主持下,自我修持的重要性不断被强调,佛教思想也逐渐有些僵化了。这样不仅不利于佛教在民间的推广,而且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落了“小乘”。

    佛教早期,打破这种僵化局面的却是一些在家的居士,是他们强调了的佛教平民化和大众意义。这些人里,最为出名的应该是传说中的维摩诘居士了。

    其实在佛教后来的传承和发扬过程中,居士们一直在关键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禅宗初入中国时的傅大士、清末佛教衰落时期的欧阳竟无等。

    二、维摩诘的传说

    维摩诘,又音译作维摩罗诘或维摩,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是妙喜国毗舍离城中的富商长者。他不但有妻子儿女,而且奴婢成群,过着名副其实的“在家”生活。

    《维摩诘经》说他“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他学佛,并没有像那些僧人一样抛去家庭,而是选择了一条当时以为“不可思议”的途径。

    维摩诘居士

    关于维摩诘的故事多带有传说和神话性质,为了衬托他的“有辩才”,佛经故事里先说他的儿女的“神通辩才”。维摩的儿子善思生而能言,可与佛及诸大弟子问答妙义;女儿月上女生而不啼,能开口道出宿世因缘,也是可与佛及菩萨辩答如流。

    经过这一番衬托,说到维摩的“光荣事迹”。有菩萨就指责他了,说你整日生活在“不清静”的环境中怎么能修佛呢?维摩答道:

    “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是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污泥”

    说我虽然有资产、有家室,可是心中总是清静的啊!外在是浮云,内心才是根本!

    《维摩诘经》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更有震撼力的故事。说有一次维摩生病了(很有可能是装病),佛祖便派遣文殊师利菩萨去探望,并且“指点指点”他。文殊师利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殊菩萨,以能言论著称。可是这次他却对任务没多大信心,认为维摩“难为酬对”,他是“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

    事实上文殊这次果然遇到对手了。文殊去找维摩的时候,诸天菩萨一看这可是两大辩论高手的对决,肯定是会相当精彩的,于是都商量着去围观。这下可有了不少观众。

    见到维摩躺在床上,文殊问道“居士既然是修行人,为何生病啊?”维摩一看来者不善,这分明是想说他修行不够嘛,他怎可示弱,答道:

    “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

    一切众生会生病,所以我会生病,并且暗指“我的病,是由对天下众生的大悲而起。”言语之下无形中抬高了自己。

    文殊又问“那居士得的到底是个什么病啊?”维摩吧便绕口地论述了一番,说“这个病可不寻常啊,可这不寻常也是从寻常中来。”

    原文摘下:

    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相?”维摩诘言:“我病无形不可见。”又问:“此病身合耶?心合耶?”答曰:“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又问:“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文殊没讨到便宜,于是又问“那么居士该如何处理这病呢?”这正给了维摩提出自己理论的机会,我们现在常说的“不二法门”便在这里产生了,所谓:

    “心净佛土净,在欲而行禅,处染而不染,无往而生心。”

    总之这维摩诘居士是妙语连珠,一点不输于“神圣”的文殊菩萨。他的回答不仅在高妙中显示了自己的修行成果,而且暗地里指出了那些所谓的佛和菩萨只顾自己修行而不知分享与众人的狭隘之处。

    这场辩论让一旁的“诸天菩萨”开了眼界,与文殊一道,对维摩大为称颂。

    我们透过这个传说故事看它的本质,这实际上是佛教走向大众,由小乘走向大乘的过渡过程中的辩论,维摩诘正是主张将佛推广向平民和“在欲修行”的佛教人物代表。因为这个过渡可以说是佛教的一次升华,多少有些惊人,因此《维摩诘经》又有一个名字,叫作《不可思议解脱经》。

    这本经书极大的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这位“不可思议”的居士维摩诘也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我们的那位“诗佛”王维(字摩诘)的名字就源于此。

    关于诗佛王维,且待下回分解。

    上一篇 第一章 佛陀是怎样炼成的(三)

    下一篇 第二章 不可思议的居士(二)|傅大士与王维

    目录 佛教牛人录 缘起: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牛人录04 不可思议的居士(一)|何谓居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kz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