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吕
![](https://img.haomeiwen.com/i4172643/fe3ad1ecebf5680d.jpg)
近两月来,儿子越发爱干净,开始在意自己的形象问题。
怎么会养成这个习惯,我想一是因为,上一年级后,懂的东西多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及分辨事物的对错问题。二是生活,学习环境对他的影响,我的“唠叨”占一半,再看看同学们都干净利落,他也会受影响。
我是有一点点洁癖的人,归功于我母亲的“唠叨”,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觉的很有道理,如果身处的环境很凌乱,内心只会是烦燥不安的。
开始发现儿子每天上学都换不同的鞋,不管鞋是否脏,第二日坚决不穿的。于是我几乎天天都要刷鞋。前两天,连续阴雨天气,几双鞋都没晾干,没鞋换了。他想找凉鞋穿,我没同意,他很不情愿地又穿了换下的鞋,还嘀咕“鞋脏了,不该换吗?”我乘机说:“小朋友要学会刷鞋了,妈妈不能天天帮你洗刷,爱干净是对的,你得自己让自己干净。”他说我不会,我说不要紧我教你!
这又让我想起每周五坐公交车总能碰上那对祖孙俩。小丫头看上去与我儿子相差不大,是那种一眼便知有毛病的孩子。走路不协调,坐不安,好动。她奶奶总是按着她坐好,固定住她。她总是发出“啊~啊”的喊声,从未听出一个清晰的字音。
但每次见小女孩都打扮的很好看,小辫子扎的也很别致,今日还穿了蓝白相间的蓬蓬裙,还是挺招人喜欢的。她的奶奶虽然穿的朴素,但很干净利落。
小丫头不时发出的怪音,没有让乘客们觉的烦燥,反而更是同情。但如果这祖孙俩很邋遢,小丫头还不正常,车上的乘客大都避之不及吧!这不就是干净带来的好人缘吗?
从小就知道“耐脏”一词。看到这个词脑海里,便出现“黑色”,总觉的暗色就是“耐脏”的形象代言。
特别是刚生完孩子的母亲们,总想把自己的孩子打扮成“洋娃娃”,于是各种颜色的漂亮,时尚衣服都往回买。可长辈看到总说:“不耐脏,这个怎么穿,不好!”在她们看来,就是没当过妈的孩子,没经验。
事实,好像也是。特别是男孩,还是生长在农村,整日与风沙泥土亲密接触,刚换的新衣,一转身便脏兮兮的。这样看来似乎穿的鲜艳,干净便是“找麻烦”。
可大约儿子近三岁那年,有一次指着路边的黄色的蒲公英对我讲:“妈妈,花!好看!”我恍然大悟,孩子的世界,色彩对他们来说,是发现美的开始。
我们总以“耐脏”的名义,让他们穿上暗色的服饰,那他会觉的,反正这衣服耐脏,我不用在意它碰到什么脏东西。衣服既然看不出来脏,就不必换。于是就这样不在意穿戴,更不会懂的服饰的搭配,抹杀了他发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我发现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幼时都喜欢红色和黄色。只是男孩年龄逐渐大后,大人们会告诉他红色是女孩的颜色,于是开始由喜欢黄色后更喜欢蓝色。
那如果给他穿上自己喜欢的衣饰,又会怎样呢?
这时候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那让他们自己挑选衣饰,他会觉的,这是我最喜欢的衣服,我要爱惜它。它脏了,我要把它换洗了,要不然我穿的不舒服,它也不好看。那我得学会清洗它。穿这件衣服要配什么鞋呢?等等……在一点点思考中知道清洁和整齐的好处,也培养了美的概念。
这样说来,“不耐脏”还是一个不错的理念。
那些打着“耐脏”的名义的同胞们,是否也是给自己的“偷懒”,想少洗几件衣服找借口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