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修学

作者: 王学尔 | 来源:发表于2023-10-08 18:12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十三章|心解:超越名利得失  堪能担大任

    【第十三章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什么是“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得到别人表扬的时候,我很吃惊,我很兴奋,受到别人侮辱的时候,我很难过,我很痛苦。

    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种人之常情好不好呢?不好,为什么在老子眼里有了这个东西,我们的心就被外在所影响,被外在影响后,我们的心就不那么光亮了。

    所以老子在这里说的思想,跟孟子的不动心以及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是一样。

    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去动心,心一动清净圆明体就会被覆盖。所以我们绕来绕去,最后还是回到这个根儿上。我们中国经学主要讲的就是这个东西,告诉我们不要惊恐不安。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到无我。

    是不是老子说你一定要做到无我,每个人都要做到呢?不是,他只是相对来说,这件事情如果你真能做到无我,那你就是真正最了不起之人。

    无我是什么?就是回归常寂光。用佛法的话来说,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当你回归到常寂光时,连我都没有,因为本来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

    100年前世上有你吗?100年后世上还有你吗?对宇宙来说,人就是一个很小的物质,所以本来有你吗?没有,以后也没有,我们用这个理论来说,也是无我。

    当然,佛法里的无我比这个境界要高深的更多一些。我们虽然做不到无我的境界,但是我们也奔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把内在的自私自利放下一些时,内心的慈悲之心就会缓缓升起。当慈悲之心升起以后,不知不觉你就会去爱别人,这个人跟你没有关系,你都愿意去关怀他,这就是自信。

    自信就是慈悲之心,就是爱人。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仁者爱人是孟子的思想,仁者就是爱人,他把爱人和仁者画了等号。

    让他等于爱他,这种解释可以大概这么说。但是也不完全,其实所有的经典都是告诉我们,要去除自私自利,哪怕帮助了别人,也不要傲慢,一定要时时刻刻按照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的这个标准要求自己。哪怕我已经飞龙在天,我已经是九五之尊,我都不傲慢,好像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一样,好像这都不是我做的事情一样,这就叫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因为你觉得你没有得到,所以你也不会失去,就可以保持一种畅快、清明、和乐之心。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是把全天下都当成我的亲人,全天下就是我的家。如果真有这种心,那你就可以成为天下的领导。后边说爱惜自身的思想,以爱自己的心来爱天下人,真的就可以成为天下的委托者。

    我们每个人都爱惜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一切,把自己放到第一位。当我们爱己及人真的能够做到的时候,那么天下人一定会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委托给你,你就能得到天下的人心,这就是爱人者,人恒爱之。

    你已经能做到无我,就是我们说的无私之境,当你无私无我时,大家就会把你推举起来,就像大海一样,把自己的境界放到最低,恰恰百川都会流向你,所以说大海能够自成其大。

    我们说“无欲则刚”,因为你不为自己,你没有为自己的欲望,恰恰你就成为最强大之人。你不想争名,不想争利。恰恰你就会得到最大的名,最大的利,大海就愿意把姿态放到最低,恰恰成就了他的大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日修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pb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