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时光中不紧不慢地流淌,日子在过往中不疾不徐地周而复始。
秋天,真是一个适合反省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捡拾一段可以发呆的时光,找一个空间没有人路过,让自己安静地聆听心跳与呼吸。
到新学校一个月了,一个月里,忙碌是常态,尽快适应是我的目标,认真地融入是每天在做的事。这是一个全新的集体,这是一个奋进的集体,这是一个需要每位师生全身心投入和她一起成长的集体。
这让我想起了承载我十五年教学生涯的钟吾,考进钟吾时,恰是学校的起步阶段,一如现在的大学路,不同的是,我已不是十五年前的我了。岁月在赋予我年轮的同时,也赋予我很多成长,比如,面对不断加厚的年轮,我常对自己说,不管走到年龄的哪一级石阶上,女人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内心的生长,因为,真正意义上的衰老是从不生长开始的,只要生长,一颗心就永远青春着。
所以,我是带着年轻时青春的激情和多年积累的感悟来到新学校的,我是带着对钟吾的感恩和怀念之情来到新学校的,我会把一腔热爱叠加在语文的教学上,我会把一腔感恩和怀念叠加在和学生一起的生命成长上。
如何在一个全新的集体里重新规划、塑造自己?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规划自己,塑造自己”,既与“事业”有关,但更多的是与“修身养性”有关。其实,规划自己,不过是切实地想一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应该做点什么,可能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而塑造自己,无非就是想让自己在日常的琐碎生活中变得一天天丰盈和饱满。
今生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得有点个人的成长与奋斗,总得有点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发展,否则,提着教本单一地重复着数十年的教学生活,真是一件枯燥和悲哀的事情。所以,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学会“规划和塑造自己”,其实是对自己生命的一份尊重,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每天一点小收获,每天一点小进步,每天都深情地向往着平凡的生活,每天都平静从容地坚守着一个丰腴的精神世界,生活得简单而快乐,生命也因此坚韧而踏实。
所以,我愿意继续塑造这样的自己:
一、做一个能上好课的老师
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这个主阵地守得怎么样,背后是学生看你这个老师的眼光,在他们那里,你行还是不行,对你喜欢还是厌恶,你的课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或者,抛却学生的感受,对于老师而言,你,就是你的课堂,你的课堂,就是你这个人。
站好课堂的前提,首先要锻造自己解读文本、设计教学的能力,要敢于推翻从前,重新思考,潜心备课,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新发现,形成自己的新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其次,一个能上课的老师还应该具有极强的关注学生和驾驭课堂的本领,除却你的课堂设计之外,你要及时捕捉每一个可以让课堂精彩生成的细节,你要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你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能进行巧妙的点评、牵引,从而不断挖掘出学生有创意的思考和表达,然后听到更多在课堂上生命拔节成长的声音。而我,每一次公开课的最大不足似乎就在这里。
深知,这需要磨练,需要经历,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反思中去不断提升。从开学到现在,也确是本着这样的原则,去思考每一节课,不再像以前一样参考着别人的参考,重复着别人的重复。九月的课堂,基本每一节都有老师听课,除此,外出去清华中学和东苑中学上了两节也算大型的公开课,虽有不足,但都是收获。接下来,把上出让师生满意的课堂当作是一种乐趣,不断摸索,不断修正,力争做一个敢上课、能上课的语文老师。
当然,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生命素养和应试之间还得寻求平衡,但是,不管怎样,都不能让快餐式的分数碾压师生课堂上绽放的快乐。
二、做一个坚持写作的老师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成不了名师,但若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新教育发起者朱永新教授也曾开设过一种“保险公司”,如果你坚持写十年的经验反思,还没有成长的投保者,公司负责“以一赔十”。
“吾日三省吾身”,一个善于反思自我并时常以写作来记录反思以矫正自我的行为,是成长的垫脚石,长此以往,锻炼的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思维的缜密和做事的高效。
还有二十天我在简书的写作就满两年了,两年的时间,我写了近70万字,闲来翻阅时,深感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因为写,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因为写,我竟然爱上了以前怎么也读不下去的理论书籍和“冷冰冰”的论文;更重要的,因为写,我爱上每天的生活和热气腾腾的自己,这让我坚信,生活是一天天朝着好里去的。
萨特曾经发问: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博尔赫斯说,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周国平说,写作是为了安顿自己,为了让自己有事可做,让活着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
张文质说,写作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它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许多快乐!
但也许叶圣陶的表述更适合我现在的心理,他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即便歌德曾经感慨,我们所思考的,没有不被前人思考过的,但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来解决今天的问题。
所以,在想与可能之间,写是唯一。
想起余映潮老师给自己制定的十年规划,发表教学设计和论文100篇,出版个人专著两到三本,研读课例80个。
那就从思考课例开始吧,争取到年末对课题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达到20个;在简书的教育叙事等充实到100万字。
相信如莫言所说,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逝,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三、做一个有学习力的老师
记得吴非曾经说过,事实上,没有一位优秀的教师是培训、打造出来的,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靠自觉学习和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这里的自觉学习和教学实践说的就是一个老师的学习力,一边是知识的资源储备,一边是知识储备的输出转化。其实,所谓的学习力,就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
怎样获取知识资源,首要的就是阅读力。你还有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吗?
苏立康教授曾经呼吁中国的教师,作为中国最应该读书的一群人,你为什么时常忘记了读书?!
李镇西也曾分析,如果你要为自己不阅读找理由,那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刚走上工作岗位,你要谈恋爱,没时间读书;工作几年后,你要带小孩,没有时间读书;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更没有时间读书。
这些理由,哪一个不是合情合理的呢?可是以此为借口之后,就是你这个人的学习力在逐渐丧失了,当一个人丧失了学习力,意味着什么呢?
很庆幸,我是一个这两年学习力在增强的人,我似乎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珍惜读书的时间,比如这几天,我读完了王荣生主编的《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完了陈日亮的《语文教学归欤录》上下卷,读完了王尚文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重读了黄厚江的《语文课堂寻真》,选读了王君的《一路修行做老师》部分篇章,事实证明,学习力在每天的学习中处于不断增强的趋势。
昨天去聆听了我敬仰的一位领导的教诲:要全面系统地读书,去厚实自己的语文素养,然后把专业不断当成学问去做。
这让我深深受益。这两年的书,我真是读了不少,东西南北,天文地理,但更多的是功利性的猎取,着实缺少语言文学的系统性。接下来,先从《中国通史》开始,然后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再读《近思录》《传习录》《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争取在一九年的元旦到来之前利用空隙的时间读完。
行至中年,通过阅读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学习力,也是一件颇为有趣、有意义的事情,不为别的,只为自己内心的丰盈和踏实。就像余映潮老师50岁开始学上课,就像钱梦龙老师70岁开始学电脑打字,这里真的是有乐趣的。
塑造这样的自己,不是为了获取什么,作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总要找到点活着的意义,这样的职业规划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份职业乐趣,给自己一份心灵的安静,在这个世界上,心灵的安静,就是天地间的无言大美。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把塑造自己当作是一种习惯吧,你会发现,教育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自省,一种你的自省,或者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这样的修行可以更好的平衡心态,可以看淡很多很多,可以更热爱生活,热爱自己,越来越明白,唯有把自己爱好了,才有资本去爱别的想爱的一切。
也许在修行的路上,我们并没有收获什么独特的风景,然脚下的路会走得很正,你会发现,履迹虽浅,但一定会真实而分明。
网友评论
我也是这学期来到新的学校,为什么每节课都有人听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