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并非是一个纯粹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由原始冲动欲望堆砌的一成不变的个体,也并非绝对由文化环境所操纵的木偶”。我们人格的形成,是由先天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逃避自由》
从小父母对我管教的很严格,希望能安排好我的未来。对于严格要求的他们来说,这些事情的安排妥当,就是对我的一种保护。所以从小我就想着快点长大,长大后就自由了,那个时候在我的想象里面,自由它是一种彻底不受管束,简单又轻松的状态。
然而等我真的长大后,才发现自由并不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就会自然增强的东西,想要逃离那避风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逃离避风港我在上学的时候,本打算继续读下去,受到父母,朋友和同学的支持。但我却渐渐的无法忽视内心的恐慌,我从来没有实习过,也没有进入过社会,内心对自己的存在抱有怀疑。另一方面继续读书更是我想逃避进入社会,推迟面对考验,想留在避风港湾的借口。
仔细想想,这种恐惧是因为我感到自己的生存需要依附于他人。这种无法靠自己生存的恐惧,这种内心深处对于束缚的恐惧,从小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内心中扎根。今天,我庆幸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人们有时为了回避承担自己的责任,会主动把自由上交给一种更强大的力量,由这个力量来主宰自己的命运,如同我们依附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在避风港里的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配合地交出了自由,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人。”
—《逃避自由》
没有技术,又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怀着对内心的恐慌离开了上海。因为之前的一段因缘跑去了寺院,寺院包吃住。参与一些寺院的工作,有少量的生活费补助,虽然少,但这是一个开始。
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给自足才是所有人走向自由的起点。
当时我选择跑去了寺院,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喜欢一成不变的人”,我更喜欢有意思的事情,与众不同的生活。同样,如果你想没有障碍的为自己做决定,你首先要了解自己。
自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想要过得自由、逃离避风港的人来说,需要明白命运在自己身上如何体现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命运在我们身上实现的形式是什么?它不是一个虚幻的过程,它是由一个行动作为中间介质发生的,这个实现命运的行动就是“做选择/做决定”,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本质上就是我们所做的所有大大小小的,选择和决定的叠加。
当我们在抉择过程中,感到纠结,我们就会觉得不自由。比如我想更好的工作发展,又想获得更适宜的生活方式,人不可能什么都拥有,这些道理我们都懂,那么为什么还纠结?
人要自知其实因为我们还不了解自己的价值排序,不够清晰哪些东西能最大程度满足自己,哪些东西对自己来说是最最重要的。价值排序越明确,越坚定,越容易面对各种抉择。
所以,无论下了任何一个决定,就去做吧!在实践中,你才会真的面对许多问题,只有到了那个直面抉择的时刻,你的决定才会告诉你。
你是谁?
同样,也塑造了你是谁。
- END -
本文摘录自:[大妄语](微信公众号)
因参加日更计划,开始发一些过去写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