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集备
旧事重提03:我跟王荣生教授学什么其三(2010.11.12)

旧事重提03:我跟王荣生教授学什么其三(2010.11.12)

作者: 耘心 | 来源:发表于2021-05-10 05:39 被阅读0次

    之所以翻出这组10年前的读书学习笔记,是因为我又重新燃起了教研的热情,更发现10年来兜兜转转的教学教研之路,很需要回到原点,重温那一翻曾经的热情。是为序。

    五、我跟王教授学如何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是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的具体化,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好语文的教学内容。但是如何解读文本呢?

    王教授提出两个要点:

    首先,文本的教学解读要依据体式。

    王教授告诉我们,从稍微狭窄一点的意义上来说,阅读意味着它是对某一特定文本进行解码和解释的具体而自愿的行为。而怎么读,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或处理为在一种特定的取向(阅读样式、文本等)下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就是在具体的文本中去读什么地方,在这些地方读出些什么问题。

    而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

    其次,文本的教学解读要根据学情。

    王教授指出,文本的教学解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要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然而实事上我们语文教师很少进行“学情分析”,一是做过“学情分析”(考虑学生)的比例较低;二是“分析”手段比较单一(经验式判断);三是“分析”过程粗疏(只结论,少过程);四是“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浅表印象)。这些我们都从未深入地思考着,只是一味地把我们的教材向推土机一样“推”完。我们不能不思考:我们的教学离学生的期待有多远。

    王教授还指出,在阅读教学上,我们应当变“鉴赏者取向”为“解读者取向”,也就是像正常状态下阅读文章时的阅读方式。为此我还专门用王教授提出的两个阅读取向尝试着进行了一个单元的文本解读。

    王教授指出,解读文本,制定合宜的教学内容,起点是学情估量,终点是学习目标。唯有把握好这两个点,我们才有可能做好文本解读工作,才能把握好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

    六、我跟王教授学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设计。

    有效的教学设计才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根本前提,而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环节——组织“学的活动”:王教授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告诉我们,教学环节以2-3个为宜,方能组织学生较充分的学习活动。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即前面提到的学情分析上,终点的确定即教学目标上,其次是这2-3个环节的把握上。我们平时很多的课就是把握不住这2—3个教学环节,常常自己一讲到底,或反复的讨论,无绪的交流,课堂表面上热闹,而实质上低效。

    二是教学流程——“学的活动”充分展开:学生“学的活动”要有较充分完整时间;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

    王教授指出,我们现在语文教学设计上的突出问题是: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我就是要教这些;我就是要这样教。学生所学的不是课程的内容,不是教材的内容,不是课文的内容,不是作者的内容,是教师个人的内容,于是语文教内容也随教师个人而千奇百怪、良莠混杂起来。教学设计时,从教法入手而困于教学内容,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较少顾及学生的学。于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便因此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扭曲:教师“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完整;学生“学”的活动非常零散、没有结构。教师“教”的活动相对丰富、多样;学生“学”的活动非常机械、单调。

    而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学才好。提供学生理解、感受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能在文本的重要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

    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妨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梳理自己的思路:

    教学内容:一、二、三……

    教师教的活动:1、2、3……

    学生学的活动:1、2、3……

    (未完待续)


    旧事重提01:我跟王荣生教授学什么其一(2010年11月12日) - 简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旧事重提03:我跟王荣生教授学什么其三(2010.11.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hu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