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箱里始终还留了一本四年级时的作文本,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每翻阅,旧时的时光就像特写的镜头一点一点的拉近拉近,把我带回那读书的校园。
乡村的小学校,土墙青瓦的四合院,也没有进行粉饰,宽宽的廊沿四周有青砖筑就的廊柱,教室很大,每间教室的半空中都有很粗的横梁支起的大架支撑着屋顶,这样的校舍是当年乡下最好的建筑。四合院中间有新校建成时首位校长栽下的一棵棕榈树,伞形的叶片矗立院中,每当我们望向天空,总看到那叶片成美丽的弧度,蓝天下形成一种不可言语的美丽。
我们每天都喜欢上学,因为我们四年级班调来了一位新老师——汪老师,老师身材修长,理着平头,头发有些微卷,一双眼睛有些上吊,眼睛透着睿智的光芒,让人想起李白的眼睛,笑起来洁白的牙齿,右边有一只虎牙显得有些可爱。年轻的汪老师身上洋溢着一种神秘,青春,又有着读书人特有的儒雅。
孩子们都在背后议论:老师是哪里人呢?教我们哪门功课呢?我们又期待又兴奋。
老师第一次走进教室就打破了我们的疑问。
“亲爱的同学们,我姓汪,家住城关,毕业于太湖师范,很高兴来担任你们的语文课兼班主任。”
教室里想起了一片掌声。
汪老师的第一堂课是带着我们种黄豆。这是我们从没有上过的课程。一班三十多个学生跟在老师的后面来到操场外边的一块学校的菜地旁。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种黄豆,大家要记住种豆子的顺序,等会回去要写一篇作文的,就叫‘种黄豆’”,我们都偷偷地伸舌头,这是什么事啊?写作文和种豆子风马牛不相及呀。不管他,跟在老师后面干活,反正就是有兴趣,个个都抢着在老师的面前立功。争来吵去的也没有个定论,老师就教我们“大家想办法种豆子要锄地,把籽,掩宕,你们看怎么分组?”于是大家很快的分成了三组,大家一起干起来。一下午就把豆子种好了,晚上回家作业就是写种黄豆的作文。
第二天就连最不会写作文的小毛头都写了一面纸的,老师把作文收了上去,下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就选了几篇写得好的在班上读了,并且分析了哪里写得好,哪里需要改进,这是一种相对于以前老师教作文完全不同的方式,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那几个被示范的孩子更是兴奋的小脸都是红彤彤的。讲解完了,老师变魔术一样拿出了几张彩色卡片,上面有漂亮的花朵图画,老师告诉我们,这卡片叫“明信片”,这些明信片是奖励昨天作文写得好的,孩子们惊呼起来,一共只有五张,当老师也送一张给我的时候,我幸福得几乎有些眩晕。真想说一声“老师,好爱你。”可是我没敢说。
第二次写了一篇《我的乐园》,老师引导我们观察家里有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去玩,为什么你喜欢去玩,那里有些什么,把它仔细的记录下来。当我把作文交上去时,老师粗略的看了一下,点着头说,嗯写得好。当作文本发下来时,老师的评语是这样的“红花如在眼前,小草如在手下,蜜蜂似乎呼之欲出,这些描写颇有‘质’,注意段落的安排。”以前的老师从来没有这样仔细的给我们写评语,至多指出错别字,打个“阅”和日期就好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老师对我的肯定和赞扬,也是从此我就爱上了语文,老师为了激励我们,还自己买书送给我们,记得老师送给我一本《安徒生童话选》,他还用牛皮纸做了书壳。他就是这样一个认真又仔细的人。
老师家在城关,衣着也很时尚,常常穿着淡蓝的衬衫,白色的裤子,在乡下孩子的眼里老师是多么的神圣。可是老师从没有嫌弃我们这一群脏里脏兮的土孩子。
一个雨天,老师带着我们在他的宿舍里拉单杠,那时候的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学校根本就没有体育设施。老师所谓的单杠就是用一节粗钢筋架在他宿舍的两个横梁上,我们都很矮,够不着那个单杠。老师一个一个地抱着我们去拉那个单杠,记得当时阴雨天,乡下孩子脏裤子甚至能闻到尿骚的味道,但是老师却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让我们上这体育课,这一切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它却依然如此清晰地躺在我的记忆深处。
后来我看了日本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小豆豆的巴学园里的小林校长睿智亲和让我想起我的汪老师,我是如此的幸运,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位老师,只是我拙劣的手笔不能尽情地挥写老师给我们的关爱和教育万分之一,但是老师给我们的影响是春风化雨般的浸润。
后来我也当了老师,我一直践行着老师带给我的感受,倾听孩子走近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引导孩子,愿意站成一棵开花的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美好的童年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