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的彼岸》结束后,我打算继续深入了解尼采。这本书是周红译本。废话少说了,进入第一页。
尼采本人显然对《论道德的谱系》有着某种偏爱。他在精神崩溃前几个月完成的自传《看哪!这个人》中从就《论道德的谱系》作了如下概述:
这部谱系的三章在惊世的表达、立意和艺术方面都可以说是所有文字中最耸人听闻的,在每一章的结尾都可以透过浓重的烟雾看到一个崭新的事实。
第一章阐述的事实是基督教心理。基督教产生于怨恨精神,而不是人们通常相信那样产生于“圣灵”,就其本质来说,基督教是一场反向运动,反对高贵价值统治的伟大起义。
第二章说明的事实是良心心理。良心并不是像人们所相信那样是“人心中的上帝之音”,而是残酷的本能,这种本能由于不能再向外释放就转向反对自身。
第三章所回答的问题是:禁欲主义理想、僧侣理想既然是有害理想之最,既然是一种终极意志,一种颓废理想,那么它的巨大威力来自何方?当然不是像人们所相信的那样,来自上帝对僧侣的支持,而是由于缺乏更好的理想,是由于禁欲主义理想乃迄今唯一的理想,是由于它没有对手,由于“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一种对立的理想。
由此可见,尼采本人是把《论道德的谱系》作为理解他的超人哲学的必由之路来看待的。
尼采直捣人性的底层,揭示道德观念产生的自然、社会、生理甚至病理条件,发掘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创造不同的价值判断的共同的原始动力。
贵族的“好”是一种原发的自我肯定,而“坏”是派送的,是贵族对非我的否定,是次要的。前提是体魄的健壮和行动的自由。
奴隶道德则以对非我的否定为原生的和主要的判断,谓之“恶”,然后借助于上帝力量延生出“善”的自我肯定。
尼采认为,这两种自我肯定的原动力是同一种强力意志,但“善与恶”的价值判断是在强力意志受到生理障碍情况下的产物,可惜由于人类生理知识的贫乏,人们只能在心理和道德领域里寻找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病的更重。
尼采对道德起源和人性的挖掘,为西方现代用生理学和病理学方法分析人的行为和心理拓开了道路,现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自称从尼采的哲学中得到了启迪。
尼采道德哲学的出发点是人的不平等,他说不能因为猛兽捕食羊羔而怪罪猛兽,因为那是强者的残暴天性使然。他认为弱者也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强者,但是他厌恶弱者,使自己成为强者所使用的手段。
强力意志是处于强者地位的人行动过激,使处于弱者地位的人反应过激,而以往关于道德的价值判断无非是对这些过激行为,特别是对过激反应的正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