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的问自己:现在的样子,是你曾经所期待过的吗?可是问题就像坠进了深不见底的沧海般坠入心里,得不到回应。
大学生的常立志生活
还记得两年前这个时候的自己,正因为高考的超常发挥而欣喜不已着,看着高一时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学校被填写在志愿单上,就好像十七年里所有的努力都蓄满了力量、终于从尘埃深处开出了奇迹。老爸总喜欢对我说:大学生们的脸上有着抹不去的自信感,那是其他经历所不能带给他们的、只属于大学的独特礼遇,所以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我便开始不停想象自己手拿书本、甩着骄傲的马尾辫行走在美丽校园里的样子。那段时光的自己总是不自觉的翘起嘴角,就像出海前的渔夫那般对未知的收获满怀期待。
然而此刻,刚刚结束大二最后一堂考试的我坐在宿舍桌前思绪万千。为期一个月的期末备考时光仍旧历历在目,尤其在最后的两个星期里,几乎所有人都做到了凌晨睡、凌晨起,舍友惊奇地说楼下超市里的咖啡已被买断了货,这时候的朋友圈里也总是会有人在总结着大学生们所谓“一晚看完一本书,一周学完一学期”的神奇规律。在这里,我没有为自己镀上自信满溢的灵魂,反而拥有了熬不完的黑眼圈和理不清的前路未来。
大一整学年里我为了学校社团工作尽心尽力,抱着“那是大学里最温暖的大家庭”的信念,怀着“在这里可以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想法,把所有课余时间甚至是个别属于课堂的时间都贡献给了这个在大学生们心目中地位特别的地方,度过了充实却又绩点难看的一年。这一年我收获了友谊、知名度和工作加分,期末的时候看着成绩单上惨不忍睹的绩点,我给自己定下目标说,大二必定是会在学习方面迎头赶上的一年。转眼间大二开始,我提前备好六级英语模拟试题,买好科目相应数量的笔记本,清空宿舍桌面上占位的小说和零食换上了励志语录和翻页日历,做着每天去图书馆的计划表,我以为我做好了努力的一切准备,却忘记了我的惰性还没有被考虑在内。淘宝的浏览量远大于当日单词背诵量,对新出电视剧的梗概了解程度远高于对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计划表被认为是可以一改再改的日程,日历已经停留在了遥远的一个月前。我开始不断地在深夜的被窝里反省声讨自己,立下关于明天的宏图大志,然后再在第二个清晨睁开毫无目的的双眼,安慰自己说真正的努力不差这么一天的时间吧。以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课为借口放弃了热爱的阅读和写作,却又以懒惰为理由不停做着其他消耗时光的无聊事情。我开始几近疯狂的怀念高中时期那种积极奋进的学习状态,我开始几近痴迷的渴望找回那种状态。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把我的问题归根于选专业的错误,把所有不努力的责任都推卸于当时执意要让我念经济学的父母家人,看着为此自责不已的他们,我终于能苟且的感受到些许心灵的放松了,也开始为自己的失败找足不同的理由,甚至试图去坚信诸如大学生活本该就是放松的、是对我高中三年努力的回报的言论。
但实际上大学生活与我而言并不是这样的存在。没有了班主任这种身份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事事巨细必须自己去留意通知为自己打点好一切,高中时以为学生只会按照成绩被分为三六九等,到大学知道了事实并非如此,除了成绩,大学生间的竞争是肉眼所无法辨别的,还囊括了自理能力、约束能力、上进心和信息资源渠道这些虚幻的方面。我不停的在比自己落后的人身上找寻自己的影子得以慰藉,然后再不停地听说着同班的他们申请留学、学术获奖的消息重新立志。从前的一天总是漫长,十分钟就足以让我和闺蜜在高中校园里的两栋教学楼间跑个来回,四十分钟就足以让我们在老师的监督下做完大半张模拟试卷;如今的一天却总是浑浑噩噩转眼即逝,闹钟后的“再睡十分钟”往往就是一个小时的穿越,四十分钟的课堂好像只是看了几条微博段子就结束了。直到朋友不可置信的说我们已经大三了的时候,我也还是忘不掉高中毕业那个假期里自己对于大学生活的所有美好期待。渐渐地,在我的认知里、在身边一些人的观念里,大学生不再是老爸口中那种充满自信的代表,而变成了当代社会体系里最会花钱而又不赚钱、最会享受而又不愿吃苦的一群人,他们拿着父母的支援在大学里诗与远方,他们拿着父母对他们的骄傲感而有恃无恐......常立志而易丧志,难道这真的是大学生的真实风貌吗?
也不是,这不该是全部。
这两年来,每到毕业季我们便总会在学校的主教区看到那些被展览出来的本届优秀毕业生们的名字和经历概述。他们用大学四年的时光积累学术科研经验,有甚者还多次取得过国外优秀交换生名额;他们跨专业学习,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伸延藤枝小有成绩。或许我们望而却步,认为那是我们遥不可及的高度,可或许我们也暗受激励,在原有的生活中做出小小关于梦想的改变,在这里,我见过很多和高中时一样因为生气自己的不争气而委屈大哭的同学,也见过哭完以后逼自己继续前进的同学。上了大学以后总有人会说“想回到高中歇一歇”之类的话,因为比起大学的常立志,高中更多的是当下放手去做的勇气和无退路可言的激情。其实我们还是那群从高中来到大学的我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缅怀着过去那段熠熠生辉的岁月,也每分每秒都做好着能够回到过去那种状态的准备。常立志背后是对自己的肯定,常立志是为了提醒每一刻即将放弃的自己应该要前进。高中的压力或许是来自于父母、家庭、学校,而大学的压力却是来自于自己,所以在这里所做出的每一步自觉地前进都是更为强大的成长,我们在这里收获来自于那些比我们更加优秀的人的鼓励,收获来自于这个社会最理性现实一面的强大吸引。
以前总是好奇自己的二十岁青春年华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如今当值这韶华时光,深知这是人生中最值得去探索世界追问世界的一段岁月,却总是要苦于胆小懦弱和那所谓寻不到的开始的时机。不想再让那些还未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错认为这里是轻松的殿堂,也不想再让社会继续诟病这学术神圣的地方,更不想无法像父母给予我那般慷慨地给予他们。我想说一切努力都终有所值,大学不是终点,是让你去发现不一样世界的起点。
大学的常立志让我疲惫不已,甚至怀疑自己,可它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我,哪怕很慢,也要向着目标一点一点的靠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