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诺是台湾作家,他曾做过很长一段时间图书编辑,后来专职写作,出版过很多跟文学相关的作品。
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唐诺提到,他曾有很多机会进入电影圈和广告圈,但是都拒绝了。尽管电影和广告都可以帮助他接触到更多的受众。
唐诺的解释是:“如果使用一个热门的媒体,一开始是你说给他们听,久而久之会变成你说他们要听的话。究竟是谁限制了谁,谁带领了谁,很难讲。”
唐诺的太太是台湾作家朱天心。朱天心的作品很受欢迎,在二三十岁时收到过非常多的读者来信。
但是最近这些年,开始有读者抗议,“你要写我们喜欢的那个朱天心的东西”,朱天心当然不可能退回到二三十岁。
唐诺过去会为名著写导读,也就是把大家觉得难读进去的东西,用一般人能懂的方式写出来。
但是,他也会警觉,“如果一直用简单的话来讲,一定要切掉很多细腻的东西,你原来是你,久而久之,会变成你不想讲,再变成你不会讲,最后变成只能讲简单的东西。”
唐诺说:“书写者自己的选择决定了他往哪里去。” 你自己来决定为十万人写作、为一百万人写作,还是为一亿人写作,因为,“你最后只能说他们听得懂的话”。
他以中学老师和幼教老师为例,因为他们一直在和程度不如自己的人相处,永远在以一种由上往下的姿态说话,久而久之,自己也停在那里了。
因此,“一个书写者永远必须有一个远方,有一个‘厉害的朋友’,这个朋友是广义的朋友,可能是某个希腊人、某个英国人,那样才能够持续往困难的方向走。”
作者和读者是相互驯化的。作品让读者产生共鸣,读者的需求也让作者重复写同样的东西。
人生应该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各个阶段应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沉迷在舒适区里就意味着停滞不前。
网上的一个漫画:一个人用纸筒在吸桌上一堆点赞的❤。期待被人关注、被称赞会成为毒瘾似的依赖。追求心智的成长,不被快感左右是真正的自我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