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2本读完的书——《瓦尔登湖》,作者:亨利·戴维·梭罗
于我而言,这也算得上是一本久违已久的书。前两年有人向我提起时,我没有读;去年在帆书App听樊登老师讲过后,也没有选择读;现在,我读完了。我很相信的是,人与书之间,也是讲究相遇的时间段的,这种时间段,取决于自己的心境,而太早的相遇,可能会让自己想要放弃阅读,太晚呢,又会让自己觉得懊恼不已。
整本书读完后的第一感受便是觉得,没什么值得歌颂,不过是一个人选择了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生活而已,然而,又一切都值得称颂,因为一个人竟然无所顾忌地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尽管他有过选择前的纠结与徘徊,但却似乎没有矛盾与挣扎,这是我最为钦羡的地方,而我们大多数人(更多的是说我自己),总在害怕,害怕外界的评判、害怕自己的审判,于是总因为没有把握自己的哪一种选择是正确的而自我消耗、自我逃避。
是的,我们只追问怎么生活才是正确的,或者,怎么生活才算是符合世俗标准的,却从来不问“我在哪里生活?我究竟为什么生活?”……这种问题,在疲于奔命的芸芸众生面前显得可笑又苍白。
大概是两三年前,我开始试着去体会大自然的存在,渐渐地,我认为没有融入大自然后解决不了的负面情绪。当我置身于听得见鸟鸣、闻得到青草的味道、看得见树叶晃动的大自然的怀抱甚至只是静谧的空旷后,我了解到了什么是渺小、什么是伟大、什么是坚韧、什么是永恒、什么是敬畏又什么是值得期待与放下,这一切的认识,以及那大自然中的我还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一切都是我的“百忧解”。(我知道,这些认识将会是不断变化的,但至少眼下,我是这么认为的,而也正是因为有了眼下的认识,它才会迭代出更深刻的东西出来。)
作者说:“我到瓦尔登湖畔去的目的不是要便宜地生活,也不是要昂贵地生活,而是要做点私事,别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也别因为缺乏小小常识,没有什么干事业和做生意的才能,连干点私事都不成,反倒让人看见惨兮兮的,当一回傻子。”。
我想,也许怎样过活都会被有些人当做傻子,但是,对敢于自由选择的人而言,他却在这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更在这其中有了更深刻的思想、更真实的人生、更值得自己热爱的自己。因此,究竟谁对谁而言才是傻子呢?
我也渴望,或者说,是自己正在追求的态度与行为——渴望拥有至简至朴的生活,不是因为贫穷;渴望拥有至真至美的心灵,不是因为装腔作势、附庸风雅;更渴望此生终究可以至诚至善至恒地走下去,只是为了在行将就木时可以安详……
我在想,我们为什么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思来想去,或许是受制于自己有限的认知,有限到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也可能是受制于社会狭隘的偏见,也许这种偏见是众多原因造成的,但却极少有人意识到并且愿意改变这种偏见,正如书中所言:“人们赞许并视为成功的生活,也仅仅是一种生活而已。我们为什么要夸赞一种生活,让另一种生活受到排斥呢?”
如果说生活类似一个牢笼,那对看客与自己而言,究竟谁才深陷其中?究竟谁才需要拯救?究竟谁的生活才值得被歌颂?我们不得而知,更何况,我们都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画地为牢。
诚然生活一直在沉睡,自己一直在装睡,但是,我们必须学会复苏,从沉睡里,从绝望中,从沮丧里,从堕落中,从枯萎里,从毁灭中,像春去夏至,像云卷云舒,像秋去冬来,像花谢花开。
生命,是自己的,而关于生命的责任,亦是该要自己去担负的,无论承担起了多大多重多少责任,最起码,是要可以无愧于自己内心的。
梭罗讲:“我不希望我的生活过得不叫生活,因为生活实在太吸引人了;也不希望听任生活的摆布,除非万不得已。”,然而,尽管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但每个人的生活是否是生活呢?或者说,有几人能确信无疑自己是在生活?更多的无非是皮囊的游走。
我感觉自己始终漂浮着,没有落脚点的我只能不断地寻找着、摸索着,或者说,无论怎样,我必须寻找和摸索,直到我终于找到那个让我放心的点,直到我终于让自己慢慢降落,也许最好的方法,是可以选择自己的追求。
阅读和亲近大自然是我实现自己的追求的最好途径,正如诗人米尔·卡玛·乌丁·马斯特说的那样:“安坐下来,驰骋精神世界的领域;我在书中得到了这种好处。饮一杯美酒,陶醉其中;我喝下深奥的教义的美酒时,我体验到了这种愉悦。”,而大自然,让我听见的不仅仅是鸟儿清脆的啼鸣,也不仅仅是风儿吹动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响,还有内心愉快平和的宁静。
我们有太多不满,也似乎受着太多折磨,但梭罗说“不管你的生活多么低贱,那也要面对它,好好过下去;别躲避它,也别给它起那么多难听的名字。生活未必像你那么坏吧。”,更何况,可能我们不是被生活折磨,而是被自己想象出来的生活而折磨,换句话说,我们是被想要过给别人看的某种生活而折磨。
夜深了,该安睡了,无论如何,都必要活在当下、感念当下,把自己想做的持之以恒,把自己能做的发挥到极致,把自己该做的精益求精,而黎明,从不惧怕黑暗,因为它在与黑暗融为一体的路上,只要我们愿意醒来,黎明便一直都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