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曾国藩

作者: 85cdcbfc0c54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22:04 被阅读127次
    缅曾国藩

    文/一菊阳光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广总督、直属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半耕半读家庭,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长辈的教育。曾国藩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私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曾国藩名本为子城,入穆章阿门生后,穆为其改名为国藩。

    曾国藩成才之路并不一帆风顺。道光十二年,曾国藩在连考两次失败后,第三次才考上秀才;道光十四年,参加湖南乡试高中举人;此后连考参加两次会次并未及第,于道光十八年,终于及第并殿试位列三甲,赐为进士。

    道光朝中党派斗争严重,时任大学士穆章阿爱才,也为巩固其党派斗争地位,主动揽曾国藩为其门生,曾国藩初涉仕途,并无依附,得大学士青莱,实为荣幸之至,从此,曾国藩平步青云,至道光二十九年,官至兵部右侍郎,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曾国藩虽有穆章阿提携,但其个人修为,千百年来皆为世人称颂、效仿。曾有人提出,中国封建社会里,为官为富者皆富不过三代,唯曾国藩者能富过三代,可见,其为官为人之道,确实有值得世人称颂与传承之处。

    为修身,曾国藩拜理学大师、蒙古人倭仁为师,学习其修身之道,甚至以日记记录所作所为,每到夜晚剖析自己,他写了一副楹联悬挂于堂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并未盲目崇拜,而是多汲取其长,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为当时推进儒学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国藩的主要军事成就在于组建湘军,并成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之初,曾国藩忧国忧民,上书咸丰,质咸丰无能,因此被贬。曾国藩借母丧丁忧期间,请示组建并带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历经咸丰十一年、同治三年才大功告成。因在太平天国都屠城而被冠上“曾剃头”之名,此一为曾国藩忠君爱国的表现,二为受封建礼教影响至深,个人认为,曾国藩实为阻挡历史发展、也为推动历史发展之人。

    曾国藩虽一生忠君爱国,如圣人之气清且厚,但他却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得不作为牺牲品而留下污点。同治九年,由于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就是此事件令曾国藩进退维谷,最后身败名裂于津门。

    综观曾国藩的一生,他具备优良品格,又有明显缺点,他忠君爱国,一生兢兢业业,但同时他又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他的一生与衰落的清王朝息息相关,与封建社会礼教息息相关。

    历史总是给功过是非最公正的判决。

    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3月,曾国藩因病逝于南京。6月,灵柩运抵长沙,7月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同治十二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县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缅曾国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fs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