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两遍樊登老师讲这本书,塔勒布的《反脆弱》,对此书闻名久矣,今天才借樊登老师的视野和思考,先学习一次。收获如下:
01控制越强,脆弱性越强。
就好比我们过分依赖电子设备,依赖网络,一旦停电,或者断网,什么也干不下去。前两周,整栋办公楼就因这件事,一下子整层走廊站满人,工作半年多,从未见过那么多人。大家都跑出来,指责物业处理不当。
又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保护太多,控制欲强,TA以后在社会上的主观能动性,是不是可以想见?
02思想实验:布里丹之驴
它被确定性困住了,到底是去这头的水源,还是那头的食物,无法选择和决策,导致最终几乎肯定要被饿死。
而我们的人生,因为求稳定,一辈子中规中矩,跟着大众走,最终临了,多是后悔,为什么没有勇敢做自己。
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早一点尝试打破均衡。或者遇到一个随机推一把或逼一把。也可以说,自己能不能做他人的这个逼一把的力量。
03合理干预:你可以限速,但不能替人开车。总想教鸟儿飞,却忘了鸟儿本来就会飞。
这一点,引发我在亲子教育上的思考。这本书提到了观光化的生活和漫步型的学习。前者有比如一路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陪读妈妈,后者比如师徒制。
我也联想到60分妈妈。洗碗的时候我就在想,要与上三年级的女儿聊聊。虽然我还算比较爱学习,还自诩是终身学习者,但是我发现自己在女儿教育上很无力。总想帮她,总认为自己多干预一点以后自己也不会后悔。可是,这些都是空想。所以我越来越放手,这一年来几乎不检查她的作业。
其实一个人的出身是由大环境决定的,她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女儿,还是那个小山村里出来的,那个刘姓家族里出来的,还有爷爷奶奶爸爸以及其他亲戚的影响。
所以,我觉得强力扭转是不可行的,但仍然总想试图在还能“干预”时做点什么。晚上她在课桌前写作业,我就跟她说,是不是不喜欢妈妈来管你的学习?妈妈知道其实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但妈妈又怕将来后悔或者你会怪我,这个时候没有多多帮助你。
她说是,但你还是忍不住对吧(看,小孩子总是多么清明)。
是啊,我看到她的一些习惯、方法,就很想去纠正。明明发现她的一些问题,想从根上解决。可是,今天学习到这本书时,再次觉得,可以帮助,但一定要以她能接受的方法,不是我做到什么就一定有可预期的未来。
04杠铃策略
比如《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一边工作有稳定的收入不错的生活,另一边写作出书。他的人生就利用了杠铃策略。而我目前选择精进写作之路,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希望上班之余,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这样的业余选择,是另一种愉悦的放松方式,在此基础上再谋求变现,实现更大价值。
05泰勒斯利用不对称性使得“财富预言”成真
以前也读到过这个故事,原来一下就信服他是学识渊博,想赚钱就能赚钱,能预测天文,获得天机。现在才知道,他学识渊博不假,他能“打赌”成功,关键不在于预测气候,把握机会,而在于具体实施过程中,签订租用榨油机的协议策略上。
他只是付出一点点定金。如果估计错误,他可能损失的只是这一点点,而如果成功收获却是巨大的。在决定之前,原来他已经对成本和后果胸有成竹,根本不是致命的损失与风险。
06不要被平均数骗到
“极端事件对脆弱性事件的伤害程度高于一系列温和事件所造成的伤害”。生活中具体的可不都是平均数。真正能脱颖而出和受益的,永远只有前20%,前两年《智能时代》甚至说只在前5%。
平均数是一个说法,而不是真实的生活,就好比年年都出来平均收入统计数据,总有人在说自己又拖了后腿。如果仅从数据上看,我一直拖后腿,难道就没有幸福了吗?
更重要的是,平均数与自己的关系到底有多大,想想日常你是不是常常被此误导了?
07重要的一个就够了
你请假的理由很多个,正说明这系列事情根本不值得做,理由充分的话,只需要一条足够。
一个人的名片头衔很多,其实重要的只需一个就够了。
想想我们自己,似乎会很多,在学很多,可是真正重要的,能代表独一无二自己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想说服他人,直戳心底的一点,会是什么。
用否定法,来看待当下的人生。
08把可自然消亡的变为不可自然消亡的
“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比如我们人。相反的则相反。比如随远古人类挖出来的碗盆,古人的诗,流传的诗经等等。
前两天看漫画大量蔡志忠老师的演讲,他说要把名字附着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不正是一个意思吗?
《反脆弱》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在复杂纷繁的世界反转和安在。更主要的是换个角度思考世界。不要为了追求稳定性,而忘了应该多多试错。世界从来都是不对称的、非线性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我们不仅是要在脆弱中变得坚强,还要反脆弱,成长且受益。(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