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焦香
(图片来自网络)
听说最近,一个“第三空间”的女孩被一个诈骗电话骗光了9000块大学学费,她伤心自责、郁愤气绝而亡。
《北京折叠》里面的故事不是刚刚被写成小说,其实在如今的地球上,有可能天天在发生。
于是马上已经有曲凯创作的《互联网折叠》致敬这部刚刚摘得世界科幻小说界最高奖“雨果奖”中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的热点作品。
我也在思考自己天天面对这一切,为什么没有写出《医疗折叠》、《教育折叠》、《婚恋折叠》?虽然富人与穷人间的寿命鸿沟已成为国际共识;教育分层已经成为新的阶层固化方式;潇洒自如的精英男女想爱谁就爱谁……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还只有《新周刊》曾经集中火力讨论过中国社会阶层固化和上行受阻的问题。此外,就只有《北京折叠》,以这么严肃认真、悲天悯人的文学形式来谈论这个当今中国最现实的故事。
所以,郝景芳值得拥有这个嘉奖。
对于《北京折叠》一书继刘慈欣《三体》之后再得“雨果奖”,评论界没有一边倒喝彩。有人说,《北京折叠》不是硬科幻,里面涉及科幻的元素只有机器人;有人说,里面除了空间折叠、把被机器人淘汰的底层工人塞进夜里的构想有科幻成分,其他连想象的成份都很少;有人说《北京折叠》也不是一部精彩的短篇小说,两万多字的书写里、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埋伏和叫人欲罢不能的高潮悬念,只有大段的陈述和说理,有点反小说……
的确,我也觉得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小说版的“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可以叫做《北京三阶层生活质量抽样调查》。里面有数据、有分析、有思考,工工整整的,甚至有点纯净的学生气,藏也藏不住作者清华博士的高知背景。
所以,不是被情节吸引,不是单纯寻求阅读快感还依然能兴致勃勃读完这部作品的读者,都是有品质有使命感有气度的读者,这样表扬你们不过分吧。
戏谑归调侃,但这依然不妨碍她成为一部公认的好作品。因为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这一点,郝景芳做到了。而且做得直白、坦荡、毫不遮掩。她的视角很纯净,就是把北京生活在上中下阶层中的人分到第一、第二、第三的不同空间,这种指代,恐怕马上会流行起来。而且她能在目之所及的现实之上,做深度的思考,故事的整体构思很精巧,有欲望、有沟壑,设计感很强。
而且郝景芳获奖,我认为还是能给予中国的写作者们很多鼓励的。至少有三点
首先是鼓励写短篇:
真正能打动人心、唤醒思考的作品, 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不是只有长篇大论才能登上大雅之堂。而且有时候,长篇小说就像清明上河图,虽然可以完整、全景式的展现,但绘制起来毕竟耗时耗力,一个好作者一辈子能画几张清明上河图啊?我们不能因为长篇的丰富、深刻和地位的荣显就一味追求长篇的创作。短篇,是一种短平快的优质载体。郝景芳写作《北京折叠》的初稿只用了三天,但读者讨论的热烈却也依然持久。而且这次获奖本身,也是对短篇创作的肯定,
其二是关注现实:
即便是最鼓励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也是离不开人文思考的灵魂的。而且想象并非妄想。尽管现在流行虐恋、穿越、奇幻,满屏皆是霸道总裁,倾世王妃,盗墓贼的传说,但是受到殿堂级肯定的还是关注现实的纯文学作品。如刚刚获得安徒生奖的童话作家曹文轩,鼓励写作要放飞想象力,但书写的对象却多为中国背景下童年的苦难。
身边有个妹妹一次恋爱没有谈过,却靠写总裁虐恋故事一年苦赚了二十万,比之我等总是被主流杂志退稿的写作者真的是要成功许多。然而这种写作堆积得越华丽,跟真正的文学价值越悖离。妹妹有一天也意识到这一点,终于搁下马不停蹄的笔,去尝试新的学习。
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如果不关注现实,写作都是些文字的糠秕,这一点,是我们写作的根基。
其三是写科幻可以不必是科学家
虽然郝景芳有着清华物理系的学科背景,然而他的小说并不是只有科幻迷才看的懂,只需有关注现实的情怀就能读下去。郝景芳写的不是硬科幻,更多的是对现实本身的高度提炼、比喻和重新架构,这些都用到了想象力的智慧。能逻辑自洽、具有科学元素、富于人文思考,已经满足了业界对科幻小说的全部定义。所以有志于开展这方面创作的写作者,不必为了硬科幻的要求而自带枷锁。
刘慈欣曾有言:“理想的科幻小说,能够把你的视野带到更广阔的时空,激发你的想象力。让你在某个晚上做件平时没做过的事,偶尔还能抬头仰望星空”。我想对于《北京折叠》,应该是在带领大家向这个标准无限靠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