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被情绪左右,而不是你左右你的情绪?
是否还记得,加班回家,郁闷的摔杯子?
是否还记得,被老板批评,一天都郁郁寡欢?
是否还记得,自己考试没考好,自责自己没用功?
往往这些坏情绪,我们总是觉得是外部环境所致,别人恶意所为,别人不听话所致!
但心理学中ABC模型,告诉我们,坏情绪的来源不是外在的一切,正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观点
接下来,分三步来谈一谈,过激反应,ABC模型和控制坏情绪,做出更好的选择。
一、过激反应
有一天晚上,正在家里吃饭,突然就会听到隔壁。丈夫大声的说了一句,能不能不要再说了。妻子就会对方丈吼十句,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出现不理解彼此的现象,丈夫是因为在思考其他内容,所以不太愿意倾听,但被妻子认为不爱她了。
又例如,工作中,需要外地的同事帮忙协助,发了封邮件告知,过了许久没有回音。心理就会犯嘀咕,是不是关系不熟的原因。
给他打了个电话,电话不接,就直接拍桌子,怒火中烧,跑到领导办公室告状。
结果其实是,对方正在外勤,正好手机不在身边。
问题的原因在于,以偏概全,像管中窥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就推测真实的结果。
主观猜测,迁怒对方都是低情商的表现。
下次当这样的情绪涌向心头,问自己是不是臆想太多了,这时候气就已经消了一半。
找到当事人,心平气和的和他了解清楚情况,就不会被坏情绪左右。
二、ABC模型
心理学中有个ABC模型
A是引发情绪的事件
B是对事件产生的个人观点
C是因为这个观点,我们产生的情绪
例如:妈妈说,你必须要听我的,早饭吃好才能出门。孩子偏不听,这就是产生情绪的事件A。
妈妈觉得孩子太不听话了,这就是因为事件A产生的观点B。
因为孩子很不听话,妈妈被气坏了,这就是因为观点B,产生了情绪C。
我们常常做的事情就是:
改变孩子,你要听妈妈的话!
抱怨孩子,真是翅膀长硬了!
抗拒孩子,这早饭你不吃也得吃!
但ABC模型告诉我们,造成妈妈生气的坏情绪C,不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吃早饭这事件A,而是觉得孩子不听话的观点B。
这就是我小时候的一幕,后来我长大了, 慢慢的意识到了情绪的成熟和稳定,利于提升家庭的亲密关系,而家庭的亲密关系又是幸福生活的源头。
妈妈在唠叨的时候,以前觉得很烦,现在觉得最好的陪伴就是倾听,我也需要别人倾听我。
妈妈催着吃早饭的时候,以前会不想吃,现在工作了,还是家里的最好吃。
妈妈说不要经常熬夜工作,以前不以为然,现在知道我不睡,妈妈也不会睡。
同样一些事情,自己的观点变了,结果就变了。自己改变了, 别人也随之跟着改变。
最终的结果,其实完全取决于自己。
三、更好选择
每年高考,都会有人失利,很多失利的孩子不想学习了。
有一些父母,觉得知识改变命运,就会逼着孩子复读,会想到各种能想到的办法,找老师,找孩子同学,找叔叔阿姨等来说服孩子。
孩子内心就会承受更大的压力,觉得让这么多人失望了,生怕再次考试会结果依然糟糕,承担不起责任,陷入了恶性循环。
但上过大学的都知道,到了大学,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因为很多人上了大学就不再接受系统的学习,这样的状态会一直延续到职场。
相反很多失利的小伙伴,会在大学磨练自己儿时的爱好,将其变成一技之长。例如:自己大学同学,研究了4年的信息安全技术。后来去了唯品会工作。
又会有小伙伴会利用大学丰富的资源,去兼职,实习,参加全国比赛,最终逆袭985,211重点名校的同学,进入顶尖知名企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除了生命不能重来,还有什么不能重新奋起直追?
种苹果树最好的时间是在10年前,但第二好的时间就是现在。
最后,学会左右你的情绪
当坏情绪涌上心头,用ABC模型分辨源头,是不是自己的观点产生了不好的结果?
当坏情绪像脱缰的野马,检查自己的情绪是否过激反应?
当坏情绪让自己失去理智,换一种思维,我们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我们的直觉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时候,往往都是错的,改变原有的思维。
福祸相依,上帝给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可以用它去寻找光明。
让我们的情绪,由自己左右。
做负能量的消音器,做正能量的放大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