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10|流民

作者: 红柳_3291 | 来源:发表于2023-01-29 21:42 被阅读0次

北宋时的一幅画

北宋 流民图

始于熙宁二年开始的王安石变法,尽管有众多反对的声音,但因为宋神宗的力挺,变法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到了变法的第五年,也就是神宗熙宁七年,这幅《流民图》画卷送到了神宗面前。神宗看罢,潸然泪下。

画卷中的流民衣不蔽体,卖儿卖女,吃糠咽菜……上这幅画卷的是一名叫郑侠的小官,此人是王安石的学生,也曾经受到王安石的提携。他对神宗说,这是每天在城楼之下所见,画出来的还不足百分之一。

按照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自然灾害是君主不修德政造成的。那从熙宁六年七月开始,长达八个月全国性的旱情,自然是王安石的倒行逆引发的天怒。

变法自然受到了挫折,由此,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

元朝时的一首散曲

哀哉流民,为鬼非鬼,为人非人。

哀哉流民,男子无缊袍,妇女无完裙。

哀哉流民,剥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

哀哉流民,昼行绝烟火,夜宿依星辰。

哀哉流民,父不子厥子,子不亲厥亲。

哀哉流民,言辞不忍听,号哭不忍闻。

哀哉流民,朝不敢保夕,暮不敢保晨。

哀哉流民,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

哀哉流民,一女易斗粟,一儿钱数文。

哀哉流民,甚至不得将,割爱委路尘。

哀哉流民,何时天雨粟,使女俱生存。

哀哉流民。 

张养浩,元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文帝和文宗数朝,后辞官归隐,朝廷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发生大旱,时年五十九岁的张养浩出任陕西行台中臣,毅然奉诏前去救灾。积劳成疾,是年死于任上。

从这首散曲中,可以看出流民生存之惨状。张养浩借用古琴曲的形式,以“哀哉流民”作为主旋律,反复哀叹,惨痛之情愈来愈深。

透过这首散曲,也可以看出,张养浩对黎民百姓的深深同情,对他们生存状况感同身受,所以,他才那样毅然决然前往关中救灾。

“流民”现象的出现,是天灾或是人祸所致,画家,诗人,用他们的笔墨艺术再现了当时的现实,虽说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也很大程度上为后人保留了历史。

相关文章

  • 宋元10|流民

    北宋时的一幅画 始于熙宁二年开始的王安石变法,尽管有众多反对的声音,但因为宋神宗的力挺,变法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到了...

  • 流民

    灌浆期连阴雨,麦不实 及秋蝗虫遮空蔽日,绝收 已如是三载了 借粮者一夜间举家逃遁 岁阑村空 禽圈板结粪尘 东墙就要...

  • 流民

    三年又三年,时光飘忽的那么不真实。所有关于日子的记忆全是拥挤的车厢和吵闹的人群。 少小离家,从小城镇到大城市,为着...

  • 流民

    为何要颠沛 为何要流离 为何食不果腹 为何露宿荒野 为何背井离乡 ...

  • 流民

    (一) “张总,今天你就放过我,媳妇在家等着,一年一半的时间都在外头跑,回来还一堆事,今天十周年,下回,下回我陪您...

  • 流民

    路越走越窄,到最后是无路可走。 守夜的人、打更的人、开荒的人都已经后继无人 田地荒芜、河塘干涸,却仍然挥霍无度,坐...

  • 宋元day10

    宋仁宗死后的下一任皇帝的堂侄宋英宗,这个太子的名号就像馅饼一样砸在了赵曙的头上,我觉得他就是人间清醒,没有被这名利...

  • 都市流民

    提起北京,对于来来往往的游客,第一想到的就是故宫、天安门、长城等历史文化古迹。而对于北京漂泊的异乡人,无非就是地...

  • 宋元盛衰10/10|元朝灭亡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非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王朝。不过,元朝虽然盛极一时,但其国祚...

  • 道士明敲心锁,三人夜抬魂轿

    说是很久以前,北方见颙,大旱,万民无济,既而南迁,沦作流民。流民尽入南地,徙至一县,名曰仁合。仁合县丞却将流民视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元10|流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vp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