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互动的写作,通常都多几分生气。
我时常会检视自己的文字,这个习惯来源于工作中的提案。那一遍遍看似可有可无的预演背后,实则是不断完善提高的真相。
和自己互动,和甲方(读者)互动,有互动的文字,才有灵魂。
我重新翻看以前写过的字,有几点心得和大家分享。
1.码字和写作不同
写了十多万字,我仍然会常常混淆这样的概念。有些文字一气呵成,有些文字如挤牙膏。
写着写着,忽然把自己局限住了,开始思考读者喜欢看什么,开始反思为什么点赞这么少,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字。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都并不清楚哪些文字是适合市场的,商业化的,可发表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我手写我心,才有了絮絮叨叨写了那么多字的今天。
文字的商业属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更新迭代,这个暂且不论。但对于手写的文字,个人是可以包装的。比如建自己的文集,连载,确认自己的擅长方向,换言之,给自己的作品贴标签。
任何一个标签的权重都不一样,所以它的目标对象也不同。是要迎合市场的口味,还是追寻本心,这个看自己。但切莫竹篮打水。
2.不要羡慕大神
每一个大神背后,都有些我们看不到的努力和坚持。
在写作越来越大众化的今天,谁都可以说自己喜欢码字,事实也的确如此。所以有人说现在的文学门槛低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会写字并不代表懂写作,写的人多了,看的人也刁了。那些流于表面的,滥竽充数的字,看一遍,可能觉得友情支持下,但看了两次三次,对不起,时间有限。
我认识一个大神,几年前作品频繁出没国内各大纸媒,后来转战电商消失了一段时间。但他从来没有停下,十年磨一剑,他的微博笔耕不辍,终于出书变现。
重读他的文字,在保留自己风格的同时,一直在切市场。这个很厉害。
他不自嗨,有着一套自己的算法。包括更文节奏,时间点,字数,阅读所需时间,配图。大部分的公众号文都有着相似的框架模板,他自成一派。并且和大部分提批评建议的文友打成一片。
说白了,他懂市场。市场就是人,是读者。
3.写是一件开心的事
把写字当作一件苦差事,不如趁早别干。要不然会为接下来的断更伤神,还要给自己找借口。
有段时间我写不出字,更了几篇旧文。
这不丢人,因为旧文也是过去认真写出来的。
我建了三个文集,一个转为连载,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 壹見不念,主要放一些赋能的文字。生活原本疲累,总要有些许时刻给自己以能量,欢迎大家关注。
一个是与生活说,主要放一些心情和即时的思考琐事。
最后一个设为私密,用作素材存档,或是日记空间。
有的日记适合珍藏心间,有的文字适合公诸于众。
那些出世的字,每一个都带着责任。
认真写字,认真评论,认真感谢每一个停下来阅读的人。
有你们,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