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念念观自在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
一位比丘尼法师自述的修行经历(五)​

一位比丘尼法师自述的修行经历(五)​

作者: 念念观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18-01-02 08:29 被阅读105次

    皆仁法师

    寒假时短,一眨眼就过去了。

    很快就开学了。

    学院除了佛学课之外,还有在家老师教一些在家课程,比如中国哲学史和英语什么的。

    老师也会在课程间隙说一些趣事,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老师的经历。他们的经历也让我受益良多。

    先说说中国哲学史的老师,其实他是某大人文学院的教授,只是受聘来学院给我们这些学僧上课。因为学僧们的文化水平有些参差不齐,所以也让老师很是头疼。每每见同学们开始神游天外的时候,他就会不得以说些故事来提提大家的兴趣。

    下面就是他所说的故事:

    这件事情和老师的外貌有关,所以在说故事之前就描述一下老师的外貌。

    老师不是那种文质彬彬、气质儒雅型的学者,而是一位相貌平平,性情敦厚,一如田野中耕作的农人一样老师。

    事情发生在他留学外地期间,他因为课程的缘故,所以经常坐电车穿梭于两地。而他笃信佛法,所以留日期间也常常留着近乎圆寸的小平头。

    一般他在电车上,都会阅读书籍。

    可是有一次,他实在太困了,于是抱着双手就靠着车座睡着了。

    醒来发现周围虽然人多,但是人们都小心翼翼地离他三尺开外。

    刚开始他有些纳闷。

    后来看看车窗中自己的倒影,他忍不住笑了起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身材高大,面目黝黑,相貌粗犷,留着干练的小平头,而且头上还有一道少年时不慎摔倒留下的伤疤,看起来有些狰狞,所以就算抱手睡着的时候,也是气场强大。

    大家都以为他是黑道分子,所以纷纷敬而远之。

    听了老师的故事之后,的确是很感慨。老师是待人有礼的博学之人,但是因为相貌的缘故,却给人这样的误会。难怪古人有“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之说。

    判断一个人的品格和能力,的确不能仅靠外表,而是要看人的心的(因为以后的经历中也曾遇到过相貌清秀,却内心狰狞的人,这就不细说了)。这件事情也足以给外貌党们上一节课了。

    另一位老师是一位外柔内刚、心地善良、待人热情的人。

    她曾经下乡当过知青,而当知青有机会回城的时候,她毅然把名额让给了有需要的人,而且一让就让了两次。

    等到第三次,她还要再让时,大家说什么也过意不去了,终于把她送回了城。而这一次据说就是她们最后一次回城的机会。

    老师说起,她在下乡的时候,和一位老伯学了祝由十三科。

    这里简单说说什么是祝由十三科。

    祝由十三科,又称祝由科,是古代医术的一种流派,顾名思义就是祝说病由,不需用针灸或药来治病。我国在唐代太医署中就曾设立咒禁科,到元明的时候太医院设立十三科,祝由科是第十三科,故而得名。

    祝由这两个字,最早是见于医书《素问》,也就是说上古之人治病,不用针灸之法或者服药,只要移神换气,请人施展祝由之术,就可以手到病除。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者钱穆在少年时,也曾经亲眼目睹过祝由科治病的事情,据说有人腿肿,求祝由科的医师治疗,医师在墙上画了几道,然后持刀划墙,就见到墙上有鲜血流出,等这些血流干净之后,患者的腿肿也消除了。

    钱穆当时就感慨地说道:虽然不知道祝由科为人治病的原理是什么,但是他用法堂堂,心怀坦荡,不能说是邪术。

    我们再来说说这位教老师祝由术的老伯的事情。

    这位老伯说来也奇怪,乡里偶尔会有人因为下田耕作,不慎被镰刀割伤,血流不止。当无医无药的时候,乡里人就会去请这位老伯帮忙,老伯就会用禁咒之法,立刻就把伤者伤口上的血止住,而且从来分文不取。

    乡里的人不是没有人动过心思想和老伯学习祝由科,可惜来学习的人,不是心地不正,想以此敛财;就是来学者资质不够,根本学不来(据说祝由术对传人的要求极高,起码的要求是心正无邪、道德高尚、医风正派、不图名、不图利),所以老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传人。

    这一拖就拖了几十年,眼看这门医术就要失传了。

    当老伯遇到当年的老师的时候,觉得她心地善良,为人耿直,而且资质过人,于是就说出想教她祝由术的心意。

    一开始,老师是拒绝的,据老师本人的陈述:“我都不信这些的,学来干什么呢?”

    但是看到老伯可怜兮兮的样子,她又心软了,于是就和老伯学了这门祝由术,在乡里也帮了不少人。

    只是她回城之后,就忙于学问,没有再以此术帮人了。

    而这件事情她也一直没有对人提起,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提起一点点,所以我才有缘听闻而已。

    通过这件事情,我的感慨良多:世间的事情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有些东西,并不是我们没有接触过,就是不存在的。而是我们不了解其原因和道理,所以不理解,但是它始终是存在的。所以对于自己不确定、不敢肯定的东西,不妄下定论,抱着存疑求证的态度也许更为合适一些。

    另外,学习世间法的东西,都要求心正无邪,那更何况是修学出世间法呢?所以更应该好好修正自己的心念,使之更向佛陀接近,才不枉费世尊的教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位比丘尼法师自述的修行经历(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bx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