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 清末奇女子赛金花的传奇故事
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曲绝唱的情怀。这是大清王朝的耻辱也是中华民族之殇。
一九零零年,清末红尘女子赛金花劝阻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制止联军烧杀搶掠,挽救大清子民和紫禁城皇宮毁于一旦的传奇故事,虽令人荡气回肠却又让后人扼腕叹息。
因为,此事不见著于官方正史,令后人总是置疑是否有其人和其事?即使有,又如何评价?
我们今天就是要还原这段雾里看花的真实历史,不为大清君王唱赞歌,只为蒼生红颜写春秋。
赛金花照片“位卑未敢忘忧国" 清末奇女子赛金花的传奇故事
赛金花原名郑彩云,一八七二年生于安徽黟县二都龙川上轴村。其自幼家贫,七岁丧母,十三岁父亡。为谋生,亲友将她送到苏州当艺妓,艺名金花。
光绪十一年清明节,苏州民俗举办"花船会”,官绅富贾时兴包花船饮酒对诗听曲,此时艺妓上船表演展示才艺。适逢苏州状员洪钧回乡丁忧守制(旧礼制.父母亡官员必回家守孝三年)在船上,赛金花怀抱琵琶一首《枫桥夜泊》羸得滿船喝彩。其吴音侬语的悠美唱腔艺惊四座,冠盖群妓。洪钧是惜红怜玉的读书人,随萌生爱意,当即为赛金花赎身并纳为妾。
洪钧祖藉徽州歙县,祖辈经商定居苏卅。徽州一府六县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自宋朝以来高中状元者几十人,进士一千八百人有余。洪钧为清末状元,深得两朝帝师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翁同龢赏识。
光绪十三年,洪钧被翁同龢等人保举为大清帝国驻俄、德、奧、荷四國公使。洪钧因赛金花年轻貌美聪慧,精通琴棋之艺,随带其出国并冠为公使夫人之名。命运的转变为赛金花的才艺提供了舞台,她的传奇人生由此开始。
清末状元、大清帝国驻四國公使洪钧“位卑未敢忘忧国" 清末奇女子赛金花的传奇故事赛金花果然不负洪钧所望,仅几个月便能说一口流利德语,她随洪钧周旋于德國上流社会之中游刃有余。因为艺妓科班出身,她能歌善舞吹拉弹唱,礼仪表演极到位而且较开放,公开交际场合绝不怯场,这让她在西方式的外交场合羸得了口碑。
她随洪钧不仅见到德皇威廉二世并与皇后奥古斯坦合影留照。更为机缘巧合的是她与瓦德西夫妇和克林德夫妇成为好朋友,前者成为八国联军统帅,后者成为德国驻大清帝国公使。赛金花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竟然鬼使神差地成了她人生最富传奇色彩的资本。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位卑未敢忘忧国" 清末奇女子赛金花的传奇故事我们今天评论赛金花就必须了解她所处的历史年代背景。那是一段金戈铁马辉煌过的历史,也是一段闭关自守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历史。
大清王朝历经十二帝,共计二百八十六年,经康.雍.乾三朝盛世后开始一路走下坡。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后,英法联军又于一八六零年火烧圆明园,大清朝屡遭外辱。赛金花生不逢时,她的出生时间正好是火烧圆明园之后的笫十二年,这是一个多事之秋的年代。
随后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之战,时隔六年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进京。山河破碎,家境贫寒的她却在那风雨飘摇的大清历史舞台上,演义了一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侠肝义胆历史剧。
咸丰朝之后,慈禧上台"垂簾听政"掌控同治、光绪两朝实权,但并未改变清王朝的命运,反而加速了它的彻底崩溃。
慈禧太后内心权欲极重,而且见识短又相当保守。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全国民情激愤。康有为、梁啟超等人"公车上书"发动百日维新运动,史称"戊戍变法"。
变法虽得到光绪皇帝支持,却因得罪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最终导致光绪帝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康梁俩人分别逃亡法国和日本,"戊戍六君子"谭嗣同、林旭等人慷慨就义于京城菜市口刑场。
慈禧太后欲废黜光绪帝,各国驻华使馆照会大清帝国纷纷反对,慈禧怀恨在心与各国矛盾加深,仇外情绪极大。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慈禧在大臣刚毅怂恿下鼓动义和团进京扶清灭洋。京城教堂被烧教民被杀,东郊民巷外国使馆被群情激奋的义和团层层包围,天津、北京部份清军士兵纷纷主动参加义团。德国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被清军神机营军官击毙,导致中外战争再次爆发。
慈禧召开御前会议时听信守旧派馋言,认为各国是在逼她退位,大怒,对外正式宣战。
八国联军很快兵临城下,慈禧太后裹挟光绪帝仓惶出逃,守城清军浴血奋战抵抗,但伤亡惨重,相继与义和团撤出京城。
谁来拯救民众于兵灾血光之中?唯天降大任于红尘弱女子赛金花的头上。
“位卑未敢忘忧国" 清末奇女子赛金花的传奇故事大清帝国自中后期腐朽沒落,对外屡战屡败,割地赔款,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大清王朝对外赔款四亿五千万兩白银。当时中国人口大约四亿四千万左右,即每人要负担一兩多白银。这对一个主权国家来说是天大的屈辱,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是刻骨铭心的仇恨。
站在这个历史角度看问题,我们就该明白:由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多么来之不易。一九四九年之后中华民族才真正扬眉吐气,在世界上站起来了。当年中印之战,毛泽东得知印度参战部队中有一个连隊历史上参加过八国联军,当即电令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勿必全歼!毛泽东不愧是伟人,中华民族情节之深,爱憎分明。
相反,现在有些人在网上恬不知耻地说:火烧圆明园是清朝皇帝的私家园林,遗址怎能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种人的言论是多么的荒唐,事关中华民族的荣辱无论历史和现实必须同仇敌忾!这种人的民族观连历史上的红尘女子赛金花百分之一都不如。请看下面这段史实:
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后,张学良少帅在京拜访了赛金花。她当即奋笔疾书,赫然十六个醒目大字:"国家是人人的国家,救国是人人的本分(应为:份)”。这是何等质朴而又掷地有声的语言!古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赛金花却是巾帼不让须眉!
“位卑未敢忘忧国" 清末奇女子赛金花的传奇故事
赛金花命运多舛,一生坎坷。洪钧出使欧洲三年任滿奉召回国,任兵部左侍郎举家迁往北京。因洪钧有三位夫人,赛金花仍是排名最后的小妾。公使夫人的光环在洪府内的家眷排名上,封建礼制占了上风,赛金花头上的名份一落千丈。
一八九三年洪钧病逝。赛金花看着洪钧给她题写:"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诗句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她伴随洪钧家人扶灵柩回苏州,祭祀完后沒有名份的她毅然独自出走。那是一八九三年的深秋,时年二十二岁。受过欧洲三年文化思想熏陶的赛金花,临別在家乡牌坊群立的地方呃首三拜,悲泣道:洪钧老爷来世再见,俺一定是你名媒正娶的夫人。赛金花这是斗胆挑战封建传统礼教,她有着冲破封建牢笼的勇气,在那个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赛金花不同时期照片“位卑未敢忘忧国" 清末奇女子赛金花的传奇故事
赛金花离开苏州独身到了上海,开办了一家名为"梦兰书寓”的艺妓馆,标明卖艺不卖身。因赛金花毕竟曾是状元洪钧的小妾,又有过四国公使夫人头衔,出过洋谈吐非凡,一时名动上海。有权有钱有名之士趋之若鹜,纷纷慕名而来。
一八九五年深秋,军机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因甲午之战被问责,调任两广总督途径上海,闻老部下洪钧小妾赛金花在此,遂秘密来到梦兰书寓看望这位昔日部下的小妾安徽老乡。赛金花为宽慰李鸿章,怀抱琵琶弹唱了一曲《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听得李鸿章老泪纵横。梦兰书寓此后扬名上海全城。
一八九八年赛金花将梦兰书寓迁至北京城。她在此结识了京城名流人士卢玉舫,因赛金花原名郑彩云,艺名金花,故卢玉舫提出将梦兰书寓改名为赛金花书寓。挂牌开业之时京城达官贵人和名流纷纷前来道贺。日后,这里也成了议论时政传播各方消息的场所,平日里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赛金花名扬京城上流社会。。
李鸿章之照“位卑未敢忘忧国" 清末奇女子赛金花的传奇故事
一九零零年三月,义和团围攻京城东效民巷,德国公使克林德在东四牌楼被清军神机营官兵击杀。此人就是赛金花多年前在德国外交场合认识的那位外交官,其夫人更是她的朋友。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后,德國人瓦德西被任命为联军统帅来到饱受战火创伤的京城。历史事件中往往是无巧不成双,瓦德西夫妇也是赛金花当年在德国外交场合的旧相识。
八国联军冲入京城一连八天烧杀搶掠,一队德国士兵持枪闯入赛金花书寓,当他们操德语骂人准备开枪杀人之时。躲在屋内的赛金花挺身走出房门,用流利的德语与德军士兵对话,顿时满院士兵惊呆了。当赛金花拿出当年与奧古斯坦皇后和瓦德西夫妇的合影照时,德军士兵马上认出来这是他们的联军统帅。士兵们毕恭毕敬退出赛金花书寓并迅速向上级报告:京城内发现统帅的老朋友赛金花女士。
后来,瓦德西在紫禁城仪銮殿接见了赛金花。岁月沧桑,一幌十四年未见,瓦德西将军已经六十八岁,而赛金花时年二十九岁。对于瓦德西来说毕竟是老朋友在异国相见,他对赛金花十分热情。赛金花趁机向瓦德西提出要约束联军纪律,停止烧杀搶掠行为,保护紫禁城,并与清政府对话谈判的建议。瓦德西是他乡遇故知,能讲德语又了解大清朝庭的中国人极少,赛金花的出现为他提供了占领北京后的解决方案。受过良好教育的瓦德西接受了赛金花的建议,命令联军所属部队立即停止烧杀搶掠,违者军法处置。虽然这场战争胜负已定基本结束,但是八国联军的军纪败坏,给京城造成了极大毁损。
京城开始恢复了平静,商号逐步营业。大街小巷传说着赛金花的传奇故事,百姓们争相前往赛金花书寓目睹其芳容,甚至感激地称其为“赛二爷”。
清政府委派李鸿章主持与八国联军谈判,大清危局有了转机,然而朝庭重臣仍离不开赛金花从中斡旋。因为,她的历史使命尚未完成。
“位卑未敢忘忧国" 清末奇女子赛金花的传奇故事
李鸿章此时已年迈体衰,时日无多。最令其头疼的是八国联军提出的二个苛刻条件:1、处死慈禧太后,因为她是导致克林德公使死亡的元凶。2、联军各国狮子大张口,开出的天价赔款条件。上述条件不滿足联军不撤兵。
李鸿章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在谈判桌上说服对手,他真正尝到了什么是弱國无外交的酸楚之痛。也许后世之人真的不能理解当时他沉痛绝望的心情。
老谋深算的朝庭重臣,最后的一着棋就是依赖自己的安徽小老乡赛金花与瓦德西私下沟通。无奈之举啊,大清王朝的悲哀!无论赛金花出于何意,她为了挽救大清帝国的确竭尽了全力。
赛金花不负老臣所望,最终说服了联军统帅瓦德西。谈判桌上,李鸿章发现态度傲慢而又強硬的对手态度有所缓和,最后双方签订了北京《辛丑条约》。
严惩并处死慈禧太后的条件改为给克林德公使建一座牌坊,以示永久纪念。这个主意明眼人一看便知是赛金花的主意。因为她凭借十四年前与克林德公使夫妇的关系,面见其夫人并建议由大清国皇帝下旨为克林德建牌坊,这个提议被克林德夫人接受了。
赛金花安徽故里牌坊群立,她自小便知建牌坊这是树碑立传名扬千古的大事,也是中国最传统,最高形式的名份待遇。
慈禧太后回京后李鸿章面陈赛金花之事,望太后表彰以示恩宠。沒想到太后就是脸皮太厚,翻脸比翻书快,她严斥李鸿章,不许再提赛金花。因为拯救大清皇太后竟然是一个红尘女子,成何体统!慈禧太后自己小肚鸡肠坏了军國大事,却埋怨李鸿章:都是一个山头的狐狸少跟我谈《聊斋》。
朝庭为了颜面,但是民意难违。京城各报纷纷刊登赛金花照片和事迹,一时與论沸沸扬扬,有人公开募捐要为她修建护国娘娘庙。慈禧闻讯大怒,这是有辱朝廷的丑闻,下令封住赛金花的嘴。
一九零二年,赛金花以虐待婢女一案,被判押回原籍。这冤堪比窦娥冤,向谁诉说,向谁哭泣。赛金花此时心恢意冷,浑身的民族激情,一腔的爱国热血,化做了家乡的青山绿水。
她在黟县故里重建了一座新居名为"归园”,内设"烦了斋",门柱楹联为:“布蔬随分心常足,宠辱无加心不惊。”她似乎已看破了大清王朝世间的红尘。
"归园"内的"烦了斋"。“位卑未敢忘忧国" 清末奇女子赛金花的传奇故事光阴荏苒,大清王朝土崩瓦解后时空转换到了民国。赛金花虽已返回京城居住在天桥附近居仁里,但是风光早已不在。
当年如花似玉,如今徐娘半老的赛金花早已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她极富传奇的人生和应该青史留名的事迹,早已淹沒在了历史的岁月中。
她晚年生活拮据,颇为潦倒。北大教授刘半农前往其家中拜访,简直无法相信,眼前这位衣着简朴的老妇竟是当年誉满京城的赛金花。
为帮助贫困交加的赛金花,京剧界大师和书画界名人如梅兰芳、马连良、李苦禅等纷纷为其筹款。刘半农等要为赛金花写书立传,胡适感概万千地说道:教授为妓女写传,史无前例。
一九三六年岁末,贫困交加的赛金花走完了她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京城各界为其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书画大师齐白石亲题墓碑,其墓位于陶然亭湖畔,如今早已荡然无存。
好在赛金花故乡"归园"里的楹联映证了她的心境:"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今天我们如何评价赛金花?还是宋朝大诗人陆游在其《病起书怀》的诗中说得好:“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祖国故名思义祖宗之国,中华大地朝代更替,唯文明血脉相承。赛金花无论其身份地位有多么卑微,只要她对中华民族做出过贡献就值得歌颂。
赛金花故里"归园"外景“位卑未敢忘忧国" 清末奇女子赛金花的传奇故事
(注:感谢安徽黟县赛金花故居"归园"为本文章提供了详实资料和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