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羽西X简书 | 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绑定在记忆里的生活画卷

儿时的年味|绑定在记忆里的生活画卷

作者: 暖香阁主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14:39 被阅读122次

    人到中年,人常常会从记忆库里翻腾出一些久远的、褪色的物件。就像看泛黄的老照片,总会想起它背后的故事。有温暖,有感怀,也有一种追忆似水年华的怅惋。 

    眼下又到年根儿,仿佛像定时闹钟一样,不觉又响(想)起那熟悉的、儿时的年味儿! 曾经的春节,也像一卷徐徐展开的画轴,一幅幅呈现在我的眼前……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北方的一个小镇度过。记忆最深刻的是小镇上的一所供销社。

    每到进入腊月,那里就越发红火起来。小小的门市,四处张贴着年画。谁家要是不把墙刷得白白的贴上几张年画,那过年的气氛就会差些。

    我那时上小学二、三年级,学校对面就是供销社。几乎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我都会和小伙伴去那里‘’报到‘’。所有悬挂的年画都一张一张欣赏,还不时深吸一口气,好让那些墨汁的味道钻进五脏六腑。让我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色彩缤纷的年画,还有许多小儿书、有新的蜡笔、石板吸引着我们。更有许多好吃的东西让人垂涎。

    那时侯四季分明。刚进入冬至,便开始下雪,有时候像接力赛,一场接一场,到处白雪茫茫。所以,过年也是‘’白雪盖大地,灯笼罩四方‘’,红白相衬,颇有几番诗意。

    我们最喜下雪。除了堆雪人打雪仗外,雪还带给我们两处欣喜。一是可以把厚厚的、看起来白白的雪团在手里握瓷实后放进嘴巴(我坚信它是冰激淋的始祖),另外一种是可以随时随地的滑雪。那塑料底的鞋走在被踩出的雪地上常常摔跤,但当我们躬身弯脚开滑时,那种乐趣妙不可言。

    真正感觉到‘’年‘’来敲门是腊月初七的晚上。饭后,全家齐刷刷地坐在灯下开始剥蒜。身边的炉火烧得旺旺的,空气中弥漫着温暖和温馨。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干着手里的活儿,沉浸在对即将到来的春节的期盼中。

    第二天一早,当那些白白胖胖的大蒜瓣集中在盛有黑浓陈醋的圆滚滚的罐头瓶中时,仿佛看到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已整装待命了……

    这之后,又是个漫长的等待。仿佛老牛拉了辆快要散架的车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样,这等待,颇让人焦急。那时的时间,绝不像现在‘’双眼一闭一睁,又一天‘’。那时的时间质量,有如那时的产品质量,绝对经久耐用!

    终于在煎熬中等来小年,我们也进入了短暂的寒假假期。只见大人从这天起,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过年一应的事,开始陆陆续续备年货了。

    ‘’腊月二十三,爷爷要上天‘’。晚上,母亲把白天买的麻糖和蒸馍两种供品放在供桌上,点上三炷香,嘴里念念有词。我虔诚地跟在母亲的身后磕头。一切仪式行毕,我便迫不及待地把麻糖从供桌上取下,放到嘴里。那滋味,绵延浓厚,一层层舒展、漫延,让口腔瞬间如鲜花般浪漫美好的山野,芳香怡人。

    紧接着,一阵噼哩叭啦的鞭炮声不仅将我的味蕾推向高潮,更将人的耳朵开启了愉悦模式。

    鞭炮的登场,也预示着年的序曲拉开了帷幕!

    大人们一副忙碌喜庆的样子,孩子们也自由欢畅。小年一过,家家便忙着扫尘。那年月,屋里的物件虽不多,但扫尘时一样样搬到户外也是颇费工夫。

    大人灰头土脸的干活,孩子们在天寒地冻的户外玩儿个不亦乐乎。

    平素见不到的肉花花,那几天也开始星星点点上桌了。村里有人杀猪宰羊,便三斤五斤分期分批地割些回来放到南墙根儿的瓮里。母亲先把肥油切成小丁,在锅里炼。最后会炼出一大碗油,经过一夜的搁置,第二天便变成一碗白白嫩嫩细腻如脂的固体油。用它炒出的菜要比菜籽油炒的好吃多了,绝顶好吃的当然要数炼油剩下的油渣。这油渣趁热时撒点儿盐放到嘴里,牙齿轻轻一碰,香酥油脆,裹在里边的猪油一点点渗到牙缝中,带着丝丝咸香,像电流一样通满全身,仿佛此生只为此刻!

    进入腊月,母亲和大姐便开始熬夜干活儿。她们衲鞋底,缝制新衣裳。几年后有了缝纫机,大姐才摆脱了手工的桎梏。那时候每每夜半醒来,总见明晃晃的大灯泡下是亲人劳作的身影。

    那时的物资匮乏,许多事情都靠人工完成。但人们并没有因为辛勤的劳作而痛苦,反而感到一种浓厚的幸福。对比当下除了吃饭睡觉、其余事情都可外包却要全民找寻幸福感的现象,可能就是因为当时人们在亲力亲为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幸福满足感。那一针一线的劳作,就像把芝麻放在磨上一圈圈地磨而最后不仅榨出了麻酱麻油,更飘出了满屋的香气一样。

    也不知母亲和大姐什么时候熄灯休息,是清晨的鸡叫声把我从梦中惊醒。醒来时,天还没有亮!一年365天,这只公鸡从不休息,总是准时准点报晓。我也习惯了它的叫声,从不觉得烦,反倒认为只要鸡一叫,那些传说中的鬼怪就会自行消失,心里特别踏实美妙。如今,那鸡变成了这‘’机‘’,早上订好的闹钟一响,直觉得闹心!

    ……

    终于盼到了腊月二十九,这一天,这一天是最紧张的一天。供销社的门前排起了长龙!因为从年三十起供销社开始关张,直到正月初六才重新营业。而这几天没有任何物资可以购买。所以每到这一天,人们便开始把一周的东西全部备好。生怕串亲戚或来客的时候,物资短缺。他们一趟趟的在家和供销社之间往返,直到打烊时仍有人去拍门……

    年三十一早村里第一阵鞭炮声,把全家人从梦中惊醒。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迅速穿上前一天晚上已放在枕畔的——端详、抚摸、试穿过无数次的、新做的褂子、袄、裤子、鞋子;新买的袜子、小手绢和发卡。打开窗帘才发现天刚蒙蒙亮,而鞭炮声伴着鸡叫声此起彼伏。

    图片发自简书app(童年)

    吃罢早饭便和大人欢欢喜喜的去贴对联。对联也是找村里的文化人写的。大红的纸上,用粗粗的毛笔龙飞凤写下‘’牛似南山大猛虎,马似北海小蛟龙‘’或‘’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对联一贴起来,立刻让朴素的小院焕然一新,喜庆欢乐、充满生机!

    年来了!年真的来了!!家家热气腾腾,户户欢声笑语。那年月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人们最朴实的心愿就是把肚子填饱,过年能吃上一顿饺子。那年月最大的娱乐就是通宵达旦的玩扑克牌。玩扑克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时间限制。有客人来了,把牌往炕上一扔就地唠嗑聊天。客人一走,摸起来继续玩!

    过年那几天,亲友之间互相拜年、串亲戚,有的带两个馍、四个年糕作为礼品;有的只带六个炸货。条件稍好的会配两个面包,更好的会带两瓶桔子罐头。谁家的客人要是拎了这样高级的礼品来,主家的小孩儿们就会把眼睛粘在罐头瓶上,直到客人离开,桔子一瓣瓣掉进他们的肚子为止。对于小孩子来说‘’年‘’意味着能吃上好吃的,穿上新衣服,有时候还能收到一块两块的压岁钱。

    春节串亲戚也是一定要吃顿饺子的。饺子在那个年月是重头戏,是春节“代言人”。过年不吃饺子相当于过了个假年,总觉得缺了点啥。当然也有家口大、收入低的人家真的吃不起饺子。那怎么办?左邻右舍借点儿白面,买不起猪肉,就剁点儿白菜、萝卜、豆腐,包回素馅儿饺子,除夕团团圆圆吃顿年夜饭,也算为一年的辛勤劳作画个句号吧!

    整个正月,好吃的陪伴着我们,探亲访友陪伴着我们,太多的欢乐自由陪伴着我们。突然有一天,正月十五的红火也看完了。才蓦然发现,年已渐行渐远……

    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情景犹在眼前。尤其过年时,总会对着商场里那些琳琅满目的年货发呆。有时是木然,有时是失落。

    当年,我们有364天是过日子,用1天来过年。所以它在我们的生命里有着非同一般的记忆和意义。如今,一年365天,我们天天在过年。那过日子的劲头和曾经浓浓的翘首期盼却已无处安放……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绑定在记忆里的生活画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wr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