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随笔散文大学生世界
研己录-读句 阿兰·德波顿 (上)

研己录-读句 阿兰·德波顿 (上)

作者: 静然说秩序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7-06-19 12:22 被阅读58次
    图片来自网络

    也许不快乐的源泉正来自我们用单一的视角看世界。

    自问:你有没有建立起多维度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样的泰然自若,如果我们听了几句对我们的性格或业绩的严厉批评就忍不住掉眼泪,那可能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正确的能力主要是由他人的赞许构成的。我们对于不受世人喜爱很在意,不仅是出于实用的理由——例如生存或升迁,更重要的是世人的嘲弄似乎是一种信号,毫不含糊地表明我们已误入歧途。哲学的慰藉

    自问:你如何活成泰然自若的状态?我们如何获取相信自己正确的能力?

    对不公正抱怨的本身就暗含着一种信念:坚持认为这个世界基本上是公正的。哲学的慰藉

    自问:放弃一切负面的情绪。

    “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子弹飞得太快并不是好事;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并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旅行的艺术

    自问:你如何记录你的亲身体验与所思所想?

    哲学的任务是教会我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顽固之壁时,以最软的方式着陆。哲学的慰藉

    自问:你能够在这种软着落的方式上,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吗?

    你越不喜欢一个人,你越能够信心百倍,轻而易举的吸引他。强烈的欲望使人丧失了爱情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漫不经心,你如被人吸引,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因为我们总是想把最完美的品质赋予我们深爱的人。无聊的魅力

    自问:深爱自己,就把自己打造出最完美的品质。

    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他以旅人之眼注视沙发,并重新发现了他的一些特质。

    自问:你有随时保持享受独处的能力吗?

    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的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自问:所有事情的乐趣或许都来源于保有好心境。

    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许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旅行的艺术

    自问:怀着谦卑的态度,不带任何成见,靠近未知的事物与地方,这才是旅行过程中感受力的表现。

    与一个缺乏吸引力的人在一起时保持沉默,意味着对方是无聊之人。而与一个充满魅力的人在一起时保持沉默,你肯定会认为自己才是那个无聊透顶的人。无聊的魅力

    自问:你会喜欢哪类充满魅力的人?你会成为哪种充满魅力的人?

    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身份的焦虑

    自问:你找到源源不断自我充实之爱了吗?完全来源于内部与自然的力量赋予。

    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身份的焦虑

    自问:你存在对自己价值判断的不确定性吗?你如何通过不同路径来判断自己的价值?物质?影响力?魅力?

    拍照可以稍稍满足那种拥有的渴望,这种渴望是被一个地方的美丽所激起的;我们对将要失去一幅珍贵的图景的焦虑,会随着快门的每一次闪动而逐渐消失。旅行的艺术

    自问:体验与拥有的渴望,哪种会更长久?

    伟大书籍的价值,在于能够以比我们更加完美的方式描述这些感情和人物,它能够提供一些感受,我们虽然能明确认识到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感知,但却无法自己将其表达出来。无聊的魅力

    自问:只读经典,模仿经典,目的是精准的自我感知的表达。

    智慧是教不出来的,只有我们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发现,没有人可以分担,任何人也不能代劳。拥抱逝水年华

    自问:靠近智慧的书籍与人,没有什么比智慧更让人心有底气。

    在与美邂逅的那一刻,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一种握住它不放的渴望:将它占为己有,并使它成为自己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我们有一种迫切地表达的欲望:“我曾在这里,我看见了它,它对我很重要。”旅行的艺术

    自问:如果生活中都是被美的事物所填满,这样的生活方式会让人体会生活本质的美好。

    心灵是个极不稳定的器官,说不准何时就会出现一片空白或是心神不属,唯在静定或无所事事时才会冒出思想的火花。谈话时的节奏却不允许思维停顿,因为他人的在场要求我们不断地作出回应,于是我们总觉脱口而出的尽是些蠢话,真正想要说的却没说出,为此我们懊恼不已拥抱逝水年华

    自问:要听得通达,说得精准。纳言敏行。

    苏格拉底的思辨方法

    (1)取一种为世所认的常识论断

    (2)想象一下这一论断可能是错的,尽管说这话的人充满自信。寻找这一论断可能不对的情境。

    (3)如果对以上问题找到例外情况,那么原来的定义就是错的,或者至少不准确。

    (4)最初的论断必须考虑到以上例外并将之精确细腻地表达。

    (5)如果随后又找到了对以上修正过的论断来说的例外,那么整个过程再重复一遍。真理——就迄今为止人类可以企及的而言——寓于一项看来驳不倒的论断。追求真理,就是发现我们原来差不多认定为是的其实为非。

    (6)不论阿里斯托芬如何加以歪曲,思考的产物总是优于直觉的产物。哲学的慰藉

    自问:通过个人独立思考的结果,是正确而理性的做法,一定优于直觉上进行的判断。

    我从来没有信任过命运女神,即使在她似乎愿意和平相处之时也没有。我把她所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那些东西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哲学的慰藉

    自问:保持与物欲的距离,就像跳出问题本身来看待问题。这些都不是我,都不是让我获得幸福或者受到制约的根本。这样,我的行为与思想都是可以自由的。

    “这个世界只允许我们在孤独与卑劣之间进行选择,”他说。而且他建议年轻人应该学会“如何与孤独为伍……因为一个人被迫与他人接触的机会越少,他的境况就会越好”。叔本华认为,幸运的是,任何一个稍有理智的人在与他人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后,都会自然而然地“不愿与他人有频繁的交往,就像一个校长决不会愿意和周围的一群吵吵嚷嚷、喧闹不休的孩子搅在一起一样。”身份的焦虑

    自问:享受孤独,就是在往越来越好的境况发展。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直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这样说,并非要我们永远都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不要努力去满足某种欲望,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身份的焦虑

    自问:欲望,目标与自由,三者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大自然能够让人了解 我们内在的心灵,它静谧而美丽它带给我们崇高的理念 不论是邪恶的言辞、偏见、自私自利者的鄙视、 毫无善意的寒暄以及日常生活的人情淡薄 都不能战胜我们,也不能剥夺我们 这个愉快的信念;眼中所见的自然充满神的恩赐。《旅行的艺术

    自问:自然是最无私的神的恩赐,热爱并投身于自然。

    一个人从旅行中得到多少不在于他去过多少美丽的地方,而在于他在一个地方发现了多少美丽的故事。旅行的艺术

    自问:你记录过旅行中的美丽故事和人吗?

    我们每天都会经验到许多不平等的对待,但我们并不会因此而妒恨每一个比我们优越的人,这就是嫉妒的特别之处。有些人的生活胜过我们千倍万倍,但我们能心安无事;而另一些人一丁点的成功却能让我们耿耿于怀,寝食不安。我们妒嫉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史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身份的焦虑

    自问:要警惕嫉妒这种极具破坏力心态的产生,亦要保持和同一层次比照群体的距离。保持独立思考,保持自我对话与自我价值提升。

    叔本华:只有击中目标的谴责才能使我们受到伤害。一个人如果真正知道他不应该受到某种谴责,那么他可以满怀把握地对此不屑一顾。《身份的焦虑》

    自问:什么可以伤害到你,那就是你思维体系中的漏洞。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研己录-读句 阿兰·德波顿 (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xm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