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论语》第二十一:颜回是孔子的好学生吗?——《论语·先进篇第十一》三
原创2017-10-10华世国学名嘉汇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三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孔子对颜渊可谓是推崇备至,说只有颜渊最为好学,他死了就没有好学的人了,说颜渊死后,他自己的学问和事业就不再有人能够继承了,所谓“天丧予,天丧予”!可见,孔子有多么喜欢颜渊,多么器重颜渊!可这里孔子却说,颜渊对我没有帮助,这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于是,很多注释家都为孔子辩解,一说“回也,非助我者也”,是孔子极赞颜渊,意思是说连我孔子都帮助不了他,一说是颜渊太聪明了,孔子说一句话,他意思就全明白了,不来发问,所以搞得孔子的很多话,也没法说出来,所谓教学相长吗,没有互相的问难,如何有更多的长进呢?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宰我和子张就是个爱问问题的学生,所以让孔子很多思想都能得到发挥、展现。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和看待这两种学习方式呢?
《论语集解》说:“孔(安国)曰:‘助尤益也。言回闻言即解,无发起增益于己也。’”朱熹《论语集注》说:“助我,若子夏之起予,因疑问而有以相长也。”这些都说明,在众人看来,有问有答,才好增进学问,互相发明。可大家不要忘了,按照老庄的说法,言,未必就是意思的最好表达,庄子就有言语糟粕的说法,而佛家禅语,更推崇一种“不立文字”的传教方式,真正的大道箴言,是要靠自己的内心默识体悟得到的。孔子的大道真意,在言行举止中都已经展现清楚了,天天跟随左右的人,没有体识清楚,那真有些愚钝,也有些粗心或不用心了。当然,对我们后人来说,孔子的言行举止,我们只有通过记载下来的一些文字来探知和推想了,失去了这个凭借,我们真毫无办法。所以,说出来的,我们会极力赞赏,认为有用,没有说出来的,我们会不悦而厌弃,认为真是无用的东西了。这不能怪大家,这是人之常情。
可常情,不一定就正确,代表了真理的方向。我们中国文化,始终都存有一种“无”的思想倾向,“立象以见意”、“得意而忘言”,始终都是一个问题的两面。颜渊聪慧,见孔子言行便知孔子心思志向,已能将孔子意思默识于心,体味深远了,所以无需多问,多说。若按照佛家的说法,他已进入了罗汉道,了悟己心,深达道理;也已达到迦叶禅师的境界,见佛拈花示众,便已悟道。孔子后面所说,“于吾言无所不说”,正明此理。颜渊虽没有发问,但心思全明白,所以对孔子所说的话,都能心悦诚服,这如何不让人欢喜、欣慰呢?整体看来,孔子是在极力称赞颜渊的,而不是要说颜渊的不是。那么,这句话的关键,还是在如何来理解这个“非助我者也”。
佛家有罗汉道,还有菩萨道,自了汉还不能觉知他人,按理说,佛家的事业还没有做完,所以还要归入红尘,普渡众生。孔子一生事业,下则学而不厌,上则诲人不倦,下的功夫能体现出智的追求,上的功夫则体现出仁的事业,上下功夫合融并进,才能真正达至仁的境界。孔子说颜渊“非助我者也”,我想,主要是说颜渊还未能有助于“我”的外在事功,所以有些遗憾了。朱熹说:“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其实,这句话没必要有这样的转折,朱熹没有分清楚内外事功的区别,所以仍要纠结在这个“矛盾”中了。
世海于公历2017年10月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