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随笔

作者: 交互设计茶社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14:22 被阅读0次

最近在看唐纳德A诺曼的《设计心理学》一书,目前看到第二章节,本着发现、练习和及时反馈的原则,本人先行进行做一个前2章节的读书笔记。

书中的前两章节主要提到了设计原则和实施设计的2个大类。首先我先从设计原则开始我对于本书介绍的理解。

原则:

一:良好的概念模型。

书中介绍了关于概念模型的重要性。概念模型的定义从我的角度来看就是对一个产品的心理预设---包括用户对产品的定性(什么类型的产品)、功能(干嘛用的)、外观(是否能够表达其提供的功能);匹配感(用户接受这个具有这样功能的这样的产品)。

一个好的概念模型不管对于产品设计人员来说,还是产品使用者来说都是比不可少的。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拥有一个好的概念模型也就站在了用户的角度来设计,可以将产品设计成用户易于读取和使用的。减少了用户与产品的摩擦,使得产品想表达的功能都能够被用户接受。

二:可视性

字面的意思很简单,书中用来解释的例子也很形象生动:一个接听电话,但总是没有接到的一个例子。

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功能时,应将功能的操作按钮设计清楚,轻重有序,逻辑清晰,不要让用户进行比较复杂的操作动作,用户是难以承受的。

三:匹配原则

即利用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理念设计出让用户一样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简单来说,就是要遵循大众的基本认知概念,按钮就是有按钮的样子,搜索框也就是要有收缩框的样子,这样的好处是,能够让用户几乎没有障碍的去使用产品。

四:反馈原则

即像用户提供信息,是用户自动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的结果。一个好的反馈设计,能够大大的减少用户的使用成本;及时反馈在现在的设计工作中,我们已经做到非常本能去考虑这件事情了,至少在我的设计工作中,我会非常本能的去考虑反馈的事情:反馈方式、反馈时间、反馈内容、反馈对象、反馈位置、这些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直伴随在我的意识中。

小结:

书中提到的原则虽然比较少,但是和稍微滞后的尼尔森有异曲同工,也基本解释了产品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情。

并且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面对的不仅只有自己和用户,还有来自其他不同方面的挑战:技术成本,产品周期,功能需求,以及测试人员的建议和疑虑,这些都是我们要去面对的,它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它可以检验你的设计在满足基本的设计原则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应对其他问题维度的挑战。也就是说我们设计人员在满足用户的真正需要和产品自身是好用、易读的前提下,也要考虑实现这一产品的技术成本,可行性,以及美观程度。所以在很多的产品中,会出现明明方案A更好,却选择方案B,那是因为前者可能更好,但是从产品的可行性和实现成本上来说,后者更合适,而前者网网在产品的更新迭代中才会出现。

实施

通常设计设计人员得到需求之后,就会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往往比较少的关注需求的内核是如何的。

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我在沙发上看书,天色已晚,光线变暗,我需要光线亮一些。

来看看这个简单的场景---我需要光线亮一些(目标)目标转化为意图也就是要去开灯,再往下走则是我要明确我要如何移动身体,如何点按开关。但期间的意图是会发生变化的,比如正好有人走过,我可以让它去开灯,虽然上述目标没有变,但是意图和随之具体的实施办法都是产生了改变。

在确定目标之后,你要做的就是确定意图、动作顺序和执行。

其中人的动作分成2个部分:执行和评估;执行是指做某件事,而评估也就是要做某件事的目标和外部世界的状态进行比较。而评估也分成三个部分:感知外部世界的变化、解释这一变化、比较外部世界的变化和自己所需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评估的第一步是感知外部的世界变化,然后根据我们的期望对感知到的状况加以解释,再与我们的意图和目标进行对比。

小结 :实施的7个阶段:

确定定目标(要干嘛)

确定意图(如何达到这一目标)

明确行动内容(要做的事情)

执行(对要做的事情进行排序并执行)

感知外部世界的状况(执行完成之后产品的状态)

解释这一变化(做了什么才变成当前状态)

评估行动结果(是否达到了我的预期)

这一阶段并不是固化的,而是要灵活对待的,有的产品可能需要重复好几次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可能意图不只一个,要做的事情也不是只有一套。

其中在执行与评估阶段还存在着执行的标准和评估的标准,我们应该以什么作为判断标准呢?

首先是执行:衡量标准之一就是看你设计的产品是否能够让用户轻松直接的做他想做的,是否提供了符合用户意图的操作方案。

其次是评估:衡量标准之一是用户能够轻易的知道当前产品的状态,是否容易知道自己要完成某一个任务时,需要做什么。其实5、6、7三点主要在说的是反馈,一个良好的反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总结:这是我在阅读这本书前2章节得到一些知识点,自认为读的不够透彻,应该会进行二刷。本书的一些例子,因为是外国人写的,所以一些例子对于我来说那一想象具体的场景,所以 我在读的时候会进行替代,替代成自己理解的日常事物。

个人微信公众号:海鲜君的设计物语

相关文章

  • 《设计心理学》随笔

    最近在看唐纳德A诺曼的《设计心理学》一书,目前看到第二章节,本着发现、练习和及时反馈的原则,本人先行进行做一个前2...

  • 《设计心理学》随笔

    最近在看唐纳德A诺曼的《设计心理学》一书,目前看到第二章节,本着发现、练习和及时反馈的原则,本人先行进行做一个前2...

  • 《设计心理学(套装全四册)》作者: 唐纳德·A·诺曼

    套装书目: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 《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 《设计心理学...

  • 读《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

    作者唐纳德·A·诺曼。该书共四册,包括了《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设计心理学3:情...

  • 秦银推荐的书单

    设计理念/基础知识/排版&字体 《设计中的设计》 《设计心理学1》 《设计心理学3》 《简约至上》 《触动人心》 ...

  • 《设计心理学·日常的设计》读书随笔

    作为设计学学生,《设计心理学》是一本必会被安利的书籍,在我读大三的时候,开始注意到自身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匮乏,导致设...

  • DAY2

    设计心理学

  • 2020-09-03

    成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学网校开学典礼随笔 我报了...

  • 《茶山服务设计》(读书笔记)Sicky

    茶山的随笔 读了《茶山服务设计/微设计》我一直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概念 在茶山的随笔中采集了对服务设计较为完善的解说,...

  • 设计研究心理学,商业研究人性

    大家作为设计师,应该都学过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和《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这两本是比较经典必读的书 亲密性、对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心理学》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rf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