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763626/b14bdaaabd6c364e.png)
博格是指数基金的开创者,被称为指数基金之父,指数基金在创立之处,被人们嗤之以鼻,大家觉得,被动的指数基金如果有用,那还需要这么多聪明的基金经理干嘛。的确在70年代,指数基金创立伊始,看好指数基金发展的人寥寥无几,如果不是约翰博格一意坚持,恐怕指数基金也不会有现在的发展趋势。
遗憾的是博格老先生在2019年1月16日去世了,再也听不到博格的发言,所以如今有关于约翰博格的新书,看到后,第一时间下单了,在字里行间追寻老先生的思想。
这本《约翰博格与先锋集团》并非讲述指数基金投资理念,而是叙写约翰博格从年轻到退休,在先锋集团工作中的事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大家了解指数基金的发展来之不易。
从毕业生到威灵顿CEO
约翰博格195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在大学期间发表了一篇颇为知名的论文,指出共同基金的未来发展需要用诚实和效率来服务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要减少广告支出,为投资者节约成本。
毕业之后博格加入了威灵顿公司,即先锋集团的前身,没想到他的职业生涯都将奉献在这家公司。
威灵顿公司是摩根在1920年创立的,到1951年威灵顿基金管理的规模1.9亿美元,成为美国第4大基金。
1953年博格成为摩根的助手,在这个岗位干了7年,借此机会了解了基金业务的方方面面,俨然摩根也把博格当作嫡传弟子培养。到1965年摩根把威灵顿基金CEO的位置交给了博格。
内部权利斗争
一只共同基金的董事会,一般会雇佣一家管理公司,承担所有基金的运作职能,包括账户行政管理、销售、投资管理,管理公司对基金公司收取1%的管理费。
博格认为这种组织架构是错误的,因为导致基金管理公司,根据股东的利益作出决定,而不是从投资者的利益角度出发。
博格要收回基金管权限,触碰了雇佣公司的利益,雇佣公司在基金会也有懂事席位,因此演变为一场内部权利斗争的矛盾,董事会最终以10:1的结果要求博格辞职。
然而博格拒绝辞职,他坚持认为基金应该有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依托于合伙公司,最终为自己赢得了机会。
创立先锋集团
1798年,在尼罗河战役中大败法国战队后,纳尔逊将军在他的战列舰甲板上豪迈地写下:指挥得当,战士英勇,军纪严明,战无不胜,所向披靡。那艘战舰的名字就叫“先锋号”
先锋号这个名字激起了博格的共鸣,他想象着自己掌舵这“先锋号”乘风破浪,最后他给新基金定了这个响亮的名号“先锋集团”。
先锋基金最重视的理念就是:低运营成本
假设两位投资者初始投资都是1万美元,费钱收益率都是年化10%,A的基金费率是0.3%,相当于费后收益9.7%,那么20年后,他得到的总回报是63700美元;B的基金费率是1.2%,相当于费后收益率为8.8%,20年后他得到的总回报是54000美元,两者相差9700美元,差不多是当初投资的本金额了,而差异归因于基金费率的差异。
指数基金:创世纪的发明
1976年6月成立第一只指数基金,尽管指数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董事会并没有热情,而行业的反应更为消极,认为这是追求平庸,可以说是博格一个人的信念,推行指数基金的发展。
发行之初用了3个月的时间才筹集到1200万美金,要说服投资者追求市场平均收益很困难,因为大家都想打败市场。
博格认为只有少数投资天才(例如巴菲特、彼得林奇)可以长期超越市场,而投资者是否能找到这种投资天才,就像一只猩猩蒙着眼睛扔飞镖,与此如此,最好的策略就是简单的匹配市场的平均收益。
从1984年到1994年,10年间,标普尔500指数的收益超过了78%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如果把销售费用算进去,事实上只有20%的基金能够打败市场。
20世纪90年代,指数基金开始腾飞,先锋集团的指数基金规模,1988年突破10亿美元,到1995年增长到156亿美元,截止到2017年先锋集团管理的规模约5万亿美元。
美国国内股票指数基金与ETF从2009年到2018年间净流入1.6万亿美元,而同期主动基金净流出1.4万亿美元。
中国指数基金的规模从2009年到2018年10年间增长了5090亿,同期主动基金的规模增长为3945亿。
指数基金在国内正在悄悄成为主流投资,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发现指数基金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路漫笔记(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