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简书文选文艺天下
《原生家庭》之二:拥抱你内心的小孩,重获自由与幸福

《原生家庭》之二:拥抱你内心的小孩,重获自由与幸福

作者: 爱奔跑的读书者 | 来源:发表于2020-12-12 20:58 被阅读0次

    怎样把孩子从这些“有毒”的家庭当中解救出来?如果你是一个“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中长大的孩子,怎样减少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呢?《原生家庭》给出了以下方法:

    一、跳出原谅的陷阱

    如果你被原生家庭苦苦折磨,不必苛责自己,也不必强求自己原谅父母。不原谅并不代表你冷血,不孝。直面自己曾经的遭遇,直面在父母那里遭受的伤痛,允许自己痛苦,允许自己发泄愤怒。等你理清自己的情绪之后,你可以选择原谅父母,也可以选择不原谅。你要直面自己内在的小孩,做出忠于内心的选择。

    正如《原生家庭》中告诉我们的那样:“只有从有毒父母的控制下解放自己,才能获得情绪和内心的真正平静,并不一定非要原谅他们。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二、进行自我界定

    自我界定是指撇开父母(或其他人)的灌输和影响,你仍可以自由地拥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你可以保持你情感的完整性,忠于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一直受父母对你的影响,做出他们期望的应激反应。

    进行自我界定,应该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将生活的控制权重新交回自己手里。当你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相冲突时,可以采用非辩护性回应的方式,这是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也可以表明立场,更直接果断。什么是你愿意做的,什么是你讨厌的,什么对你来说重要,什么对你来说是无所谓的,你必须有自己明确的想法和信念,你必须明确自己的立场是什么。

    此外,选择是自我界定的关键。经过选择而所做出的任何决定都能让我们远离消极的反应。权衡各种选择后自觉还无法与父母抗争而向父母投降,和因为绝望而自动放弃抵抗,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做出选择就意味着向自我控制迈出了一步,而应激反应则意味着退回受控于人的境地。

    三、克服内心的恐惧

    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来自内心和外在的压抑感是让我们感到恐惧的根源。有毒的父母带给我们恐惧让我们在家庭以外的场合都表现出天生的“畏惧”,在人群中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机会来临时不敢大胆去追逐。

    所以要想从有毒的原生家庭中走出来,首先要学会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苏珊·福沃德博士鼓励人们与有毒的父母对峙,直面自己的内心,克服内心的恐惧感。针对个人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写信和面谈两种方式,不过在选择面谈前,一定要演练,做好万全的准备。对峙的目的不在于一定要在这场战役中获胜,而是要培养你有勇气付出行动的习惯。当克服了面对父母时所表现出来的恐惧心理的时候,我们就是这场战役中的胜利者。

    四、拒绝自我惩罚

    很多遭受父母伤害的孩子在成年后依然无法停止自我伤害,自责、自虐,因为他们从心底觉得这是自己的错,才会遭到父母如此对待。如果不能认清主要的责任方,你就会一辈子把这个重担背负在自己的肩膀上。如果你一直因此而责怪自己,你的内心就会永远充满耻辱和自我憎恶,你就会不停地惩罚自己。

    那么,如何拒绝自我惩罚呢?首先就要认识到父母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责任在于父母而不是在于孩子,只有内心真正认可、接纳这一点,才有可能停止自我惩罚。用“你不需要为……负责”来进行练习,把父母对你造成的伤害填进去,不断地去练习它,才有可能建立起新的认知。同时,面对父母带给你的伤害,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允许并表达自己的愤怒,增加运动量,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

    然而,将责任归于父母,不是让你将所有的问题都甩锅给原生家庭。该是自己担起责任的部分,也应当学会承担和解决问题。

    五、打破固有家庭模式

    所有的“有毒”的行为,最终的结果都是惊人的相似,就是痛苦和折磨,只有改变家庭固有的行为方式,打破这个循环,才不会让这样的“有毒家庭”继续延续。

    打破固有家庭模式有四种途径:一是重新营造家庭气氛,让孩子远离伤害;二是报名参加家长互助小组;三是在家庭中公开承诺;四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过来的地方。每个人的生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痕,我们要做的就是直面人生,修补完善自己,治愈自己。愿你我都能找到照亮心间的那束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之二:拥抱你内心的小孩,重获自由与幸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py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