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鹏翔 书香联盟 2018-03-21
原 文
《论语八佾篇》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今译】:孔子到达卫国的邑地,这里的地方官请见孔子,他对夫子的弟子禀告说:“凡是君子到达这里,我都要亲自会见。”见完孔子,出来之后就对夫子的弟子说:“你们何必担心自己的老师呢,如今的天下礼崩乐坏,暗无天日,昏晕无道很久了,天生夫子就是要警醒世人的。他就是人间的警铃,唤醒沉睡的人!”论语学记 第62篇
【学记】:在历史上,有很多人在初次相见时,就发生了改变的历史典故有很多,孔子在第一次见过老子之后,就对老子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但孔子并没有透露他和老子之间到底谈了些什么,也许什么都没有谈,也许只是几句话,他们相见时间并不长,但从孔子出来之后的言辞可以感觉到他们之间有过一次深入的交流,这种交流有可能解决了夫子心中的一些疑惑,或者夫子在会见时领略到了老子的深邃思想。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也见过很多行为极其奇怪的人。这一章的仪封人就算是其中之一,历史上没有留下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具体的来历,但他确实曾在孔子处于最艰难、最灰暗的时候出现过。当他听说孔子来到他所在的地域后,就特别急切地想见一下孔子,这说明,孔子在那个时候已经被很多人所熟悉和了解。他在见孔子时,最先见到的是夫子的弟子。为了能得到他们的引见,便做了一番自我引荐,这次引荐所采用的文辞也特别有意思。体现了他的诙谐和练达。他说:“君子至于斯也,我未尝不得见也。”言外之意就是“凡是君子到了我的这个地方,我都要向他们请教和学习,我要见他们,因为他们是君子,所以一般也都会见我。如果你们不让我见你们的老师,那只能说明你们的老师并不是君子,更谈不上是什么圣人了!”这样一说,基本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样高明的请见方式,就足以说明他的不平凡。
仪封人在与孔子相见后,首先对引见他的人说:“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意思就是:你们何必忧虑呢?说明在他初次要求引见时,这些弟子心情不太好,一个个忧心忡忡的样子,被仪封人发现了,并且心里明白这几个学生为什么而忧患。紧接着,他就像当年孔子赞叹老子一样的对夫子进行了赞叹,赞叹中首先说明了他对当下春秋诸国的情况非常熟悉。那个时候,各国的政策都不一样,如果是一个区域的国策不好,他就不会用到“天下”这样的字眼,而当时信息并不发达,一个人想要知道得更多,就得靠别人来描述。如此看来,这个人的确见过很多有才学的人。至于他在见到夫子之后谈了什么,并没有记录,也没有告诉大家。但通过这次相见,他发现了孔子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可见仪封人的眼光独到,不然谁会对一个落魄的人说出这样的一番话呢?所以他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天下已经乱了很久了,乱得一点道德都没有了,在这样极乱的情况下,上天派孔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即将成为人间的警钟,唤醒这些已经沉睡了很久的人们!仪封人对充满忧患的时代,对落魄的孔子都充满了信心,与其说这是仪封人对孔子的赞叹,还不如说是他对未来的预见。
莫名地喜欢仪封人,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任何时代,人性的贪婪里总是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很少有人能以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去判断一个人的将来。
【感悟】:有时候,特别渴望能见上孔子一面,当面听听他老人家的教诲。但当孔子这样的圣人真正出现的时候,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天下无道,才会出圣人!国家大乱的时候才会出现像岳飞那样忠诚的人!我崇拜圣人,也仰慕像岳飞那样的英雄,但不希望他们真的再一次出现!希望天下永远有道,国家和谐,希望每个人都做自己的圣人!
【注释】:吾不知仪封人乃何方人也,其之见解足以揭露事物发展之规律,亦对未来充满信心,此实乃夫子之千古知己也。《易》告之曰:“否极尔后泰来。”天下之无道之极致也,始有天降圣人于世。
道将末于世
始有圣人出
夫子万古灯
照亮后来人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学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仪,卫邑。封人,掌封疆之官。孔子过其地,故请见。
二三字,仪封人呼孔子弟子而语之。铎,大铃。古者天子发布政教,先振木铎以警众。今天下之无道,天意似欲以夫子为木铎,使其宣扬大道于天下,故使不安于位,出外周游。
《论语讲要》:仪封人,是仪地之官。此人或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人,故未记载其姓名。他来见孔子,怕孔子的弟子不肯引见,故说,凡是有道德的君子道我仪地,我未尝不得与之相见。
从者,是指随从孔子的弟子。
二三子,是封人称呼孔子的诸弟子。封人见过孔子,孔子在鲁国辞了官位,周游列国,宣传圣人之道,无人能用,好像天之将丧斯文。封人认为,圣人之道不会丧亡。故说:“何必忧患。无道己久,上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即由孔子以先王之道来施于天下。”
《论语恒解》:请见而自述生平,知夫子不苟见也,一见而即知夫子上系天心,其徳亦几圣也,木铎之用不一非止。
夫子首开儒之统,乃天意也,封人一见圣徳,知天为天下而生圣人,即屈于当时道必不能终晦。故曰:“二三之何患于丧乎”言一时之失位不足忧,千古之大道,赖此人非谓其得位,方为木铎也。
《论语正义》:孔曰:“语诸弟子言何患于夫子圣徳之将丧亡耶,天下之无道已久矣,极衰必盛。木铎,施政教时所振也。言天将命孔子制作法度,以号令于天下。”
封人尽知夫子终无所遇,而将以言重教,故以“不铎”为喻。法言云:“天之道不在仲尼?仲尼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论语集注》:言乱极当治,天必将使夫子得位设教,不久失位也。封人一见夫子而遽以是称之,其所得于观感之间者深矣。
或曰:“木铎所以狥于道路,言天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铎之狥于道路。”
《论语点睛》:终身定评,千古知己,夫子真万古“木铎”也。
《论语义疏》:包曰:“从者,是弟子随孔子行者也,通使得见者也。二三字,汝何所患于孔子圣道亡失乎?必不亡失也。当今天下乱离无道已久,久乱必应复兴,兴之所寄,政当在孔子圣徳丧亡也。夫高唱独发,而无虑于当时,列国君莫救乎聋盲,所以临文永慨者也。然玄风远被,文雅流泳,千载之下,若瞻仪形。其人已远,木铎未载,乃知封人之谈信于今矣。”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