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是谍战小说之父麦家先生的作品,其后又被改编为电影,掀动了谍战题材作品的潮流。笔者本人是个俗人,纯属冲着喜爱的演员去看了电影,后来才读了原著小说。书中的情节无须笔者赘述什么。阴森空旷的裘庄,灭门惨案的血腥气笼罩于斯,四个经手过秘密电文的可疑分子被严加看管。刑讯、诱供、逼问、欺骗、出卖,共产党内线“老鬼”,一面争取时间保护自己的身份,一面费尽心机将敌人设伏的情报传递出去……

合上书页后,我们的脑海中,盘旋的、最深刻的人物是谁?是大公无私,视死如归,冷静机智的“老鬼”李宁玉,还是那个在夜色中依然美得夺目,娇嗔率性,敢爱敢恨,却又身负重庆方面指派的卧底任务,心思剔透的顾小梦?亦或是那个善文墨诗书,具唐宋遗风,却老奸巨猾,心狠手辣,犯下累累罪行,最终血洒西湖的肥原?这三类人物,我们早已屡见不鲜,他们都能在许多谍战小说或影视作品里寻得对应的派系。笔者注意到,这本书里还有一类人物值得我们细细深究。
谁呢?潘氏父子。(潘老及其子潘教授)
书中东风篇的后记里,作者交待,是潘教授主动找上了他。潘教授蓄意而来,带着他的目的,并以他的方式达到了他要的目的:让作者来重塑他父辈传奇的经历和形象。于是有了东风篇。可令潘氏父子始料未及的是,顾小梦还活,并且有能力动用人脉关系阻止作者出书,并召作者去了台湾,说出了裘庄事件的真相。于是,有了西风篇。西风颠覆了东风,顾老口中那个被骂作“老不死”的潘老,被顾老的故事气到心脏病突发而死。顾老若知晓此事,她会作何感想呢?最终,静风篇揭晓了顾老和潘老曾经有过婚姻的往事,潘教授就是他们的儿子。潘教授在潘老的吊唁活动结束后约见作者,退还书稿。他后悔认识了作者,称自己打开了一只潘多拉的匣子。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对父子讲述往事的动机。他们的动机一开始就是不纯的。他们试图借这个故事来塑造一个“伟光正”的孤单女英雄形象,一次为他们这个革命家庭增光添彩。如果潘氏父子讲得是事实也罢了,可是问题就在于,他们的故事是伪造的(关键部分被删除,还伪造了证物)。这番叙述,从头到尾是一场丢人现眼的走秀。顾老对潘老的指责的确是一针见血:“他就想把什么好事都往李宁玉脸上贴,有金子都往自己人脸上贴,不要脸!……”从时代角度上,我们知道,21世纪早已不是政治高于一切的时代了。人们对国民党的认知日趋步入客观态度,言及顾小梦对李宁玉的帮助根本不会闹出太大的麻烦。从个人情感角度,潘老当年为了情报,利用顾小梦的感情与其成婚,时过境迁那么久,他还把顾说成是一个汉奸。岂非太过不公!从大义角度上,倘若没有顾老当年的相助,潘老能否活着向作者开口都成问题。顾对当年杭州地下组织的死里逃生,在客观上齐了主要作用。潘老既然伪造了小草图,这就说明他深知这一切的真相。他居然好意思抹煞掉顾小梦的功绩!上述三个因素混在一起,让笔者本人对潘家父子的反感更上一个台阶。一言以蔽之,这俩父子骨子里就是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徒。也难怪顾老“一想起他就心烦”。
不妨假设一下,倘若顾老早一步与世长辞了,或是她没有一双有出息的儿女,她对海峡对岸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那么历史真相是否会因此被篡改?答案很气人:肯定会的。
张爱玲在小说《小团圆》里说过一段对历史课的印象。大意就是,越是上到近现代史,就越是不喜欢听。一来故事性降低了,读起来仿佛在读报纸上的标题,二来总怀疑里头是不是有什么内幕。笔者深有体会。在高中念书时,最好的一门功课是历史。学古代史和早期近代史的时候,压根不记笔记,靠脑子记,复习起来像是在说书,在写字台钱踱着步,一个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凭着几个穿插的人名或轶事作指路标,一口气顺着讲完。近代史就不行了。现代史学得更差,得记笔记、大纲、时期、年代、文件、影响,一条条逐字逐句,赶鸭子上架似地复印到脑子里,抄在本子里。复印完后,笔者还在本上赌气地写一行字:“历史笔记(考试选集)”。笔者始终有种强烈的疑古精神:我们的历史常识很可能从来不等同于真实的历史。

但凡在历史里初步摸出了门道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史学界里为秦始皇,隋炀帝,万历帝正名的专家也有不少。否定农民起义进步性的言论也是层出不穷。真实的历史和印象中的历史彼此对立,矛盾,这究竟是何原因?
笔者悲论,历史真相总是离我们太遥远。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世间有无数个潘氏父子式的人物,他们顺应着某些需要,编织着人们愿意相信的“史实”,为自己谋利,为风向服务。这样的篡改者不计其数。同时,另一个群体同样数量庞大。他们是谁?沉默者。他们知晓真相,却选择噤声。我怀疑书中的靳老就是这一类人物。毕竟那个东风篇的结尾问题太大,靳老是老地下,不可能看不出问题。也许他可能并不知情。但结合作者担忧发表西风篇是否会遭受靳老等人施加阻力这一情节,我有理由怀疑他是有罪的沉默者。沉默者的袖手害真相找不到她的衣服,而谎言早已在篡改者的提携下穿上真相的外衣,跑遍了五湖四海乃至全世界。
也许,真实的历史就是一只潘多拉的匣子。它开启后,展现给我们的不是文明和幸福,而是苦难、战争、阴谋、暴力、毁灭、邪恶、欲望。它染尽了俗世的丑恶。世人或因私利,或为逃避,选择了相信愿意相信的历史,甚至会像潘老一样编织一段史实。可惜天不遂他们的愿,这只魔匣总会被反复开启,重复再重复。人也许不会记得真实的历史,却不会忘记真实的历史。因为人每天经历的,就是真实的历史,承受的也是潘多拉之匣降临的苦难。
但好在,匣底还有希望。终究还是有人站了出来。书中唯一让读者感到一丝温暖和感动的人物,顾老,填补了全部故事的缺角。
真实的历史,无非是一部人性史。人性,因潘多拉之匣而诞生。
2018年4月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