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夏事(6)

作者: 春之原野 | 来源:发表于2023-11-14 15:55 被阅读0次
母亲称知了壳

正午的夏日乡村,阳光照得大地明晃晃的。一眼望出去,有些晃眼。

屋外的温度明显比早晨上升了许多,坐在厅屋里,不时有风从门口吹进来,显得并不那么闷热。

看到我和母亲走进屋来,父亲问:“打了多少个呀?”

母亲把竹篮一“歪”,给父亲看篮子里的知了壳:“你看有多少个?”

“哟,打了这么多呀!有百把个吧?”父亲有些惊喜,又关心地问我,“你受热了吧?”

“还好。不太热。就是被蚊子袭击了几下。”我告诉父亲。

“快抹点风油精!”父亲准备起身帮我去拿风油精。

“不要您拿。我包里有。”

......

母亲把竹篮里的知了壳倒在地上,数了数,一共96个。

“可惜了,损失了一大笔。要不是那些胶纸陈旧了,让肉知了跑了,可以多捡百把个肉知了呢。”母亲显得有些惋惜。

“若都是肉知了,要卖七、八十块钱呢!”父亲也在一旁帮着算账。

在乡村里,肉知了一个可以卖到0.9元左右,而知了壳的价格,父亲说是200元一斤。

我问了母亲几个问题。有收知了壳的商贩来过村里收购?知了壳的价格目前是这个行情?一斤知了壳,有多少个?

母亲告诉我,村子南边的一个晚辈小伙,在村里做收知了壳这个生意。前几天,听别人说母亲捡了许多知了壳,曾来到家里问过是否要卖,说是收购价是200元一斤。由于当时捡得没有多少,并没有卖给他。

母亲把之前捡到的知了壳也拿了出来,数了数,有170多个。加上今天捡的,一共有270多个。

母亲说:“我来称一称,看一共有多重?”

“一个知了壳轻得很。听说要有120多个才有一两。”父亲在一旁说。

母亲从堂屋里拿出来一把大称,一个大竹篮和一个棒槌。

母亲先称了大竹篮和棒槌,又把装知了壳的塑料袋放了进去,又称了一个重量,二个重量相减,得出知了壳的重量是2两多一点。

看来这个重量与父亲说的分量差不多。

看到母亲的这个称重法,我想起了小时候课本上的曹冲称象。

面对重物,无均衡的大称,蓸冲用的是等量法。而份量轻,重量不够大,而要用一杆大称称重,母亲用的是相减法。这就是一种智慧。我在心底佩服母亲的这种智慧。

我知道,跟在母亲身边,我总能学到许多实用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我把母亲称知了壳的视频和图片,发到家人群中。家人们为母亲的辛劳点赞。

二哥说,在某音上看到有地方收购知了壳的价格是500元/斤。

我跟母亲说了二哥说的这个价格。

母亲说,我们这里可没有这个行情。再说,贩子们一层一层往上贩卖,人家还要赚钱呢。

知了壳是一种中药材。但愿来乡村里收购知了壳能再提高些价格,也愿母亲捡的这二两多知了壳能卖个好价钱。

后记:前几天跟母亲通电话,了解到母亲整个夏天捡的知了壳,后来卖了,收购价是220元/斤,一共卖了八十多块钱。

相关文章

  • 老屋二三事

    每隔几年,我都要重写一遍“老屋”这个题材,老屋是我爷爷奶奶的家。按说,我应该对临浦戴家桥头的家更有感情才对,但这么...

  • 老屋诡事

    我在小的时候经常听爷爷讲他和爸爸那两代人的故事,故事或给人惊喜,或惊悚,或让人感到惋惜。其中我最喜欢听那种怪异且又...

  • 老屋诡事

    2018年10月25日 一 雨下得很大。 我原打算下午等到两三点的时候就往城里赶,能在夜幕以前到家,赶上妻子做的晚...

  • 【年少事】老屋

    老屋 文/茯芝苓 我再次回到老家、再次站在昔日生活的房子跟前时是我离开家乡的多年以后。 回来后,我住在二叔家。在这...

  • 老爹与老屋

    老家的老屋,紧邻国道,每日汽笛喧嚣,成了习以为常的交响乐曲。老屋座北朝南。老屋冬暖夏凉,屋前庭院有好多瓜果树木,春...

  • 老屋

    如今的高楼鳞次栉比,你还记得儿时居住的老屋吗? 老屋已随着岁月老去,残留在儿时的记忆中。老屋冬暖夏凉吗?我已记不清...

  • 太阳花下的老屋

    夏瑜斐 矮矮的土墙 半围着老屋 老屋的木门 黑黑的发白 老屋的檐下 一串火红的辣椒 一个个金黄的玉米 门口的木墩上...

  • 那棵梧桐树下的老屋(四)

    聊聊老屋的四季 老屋虽然是土筑屋,但是四季分明。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先天优势。 最早唤醒老...

  • 老屋

    十岁前,我一直住在老屋里。老屋坐北朝南,东西长八米,南北宽四米,土墙瓦顶,冬暖夏凉。老屋是祖父与父亲分家时,建的新...

  • 老屋

    老屋 2005年仲夏 九七年夏,家里盖了一座新房,可我一直怀念着老屋。 那里有我们儿时的乐园,那里是我们生命的开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屋夏事(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df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