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吃过泡面了?上次吃泡面是什么时候?
恐怕很多人都已经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吃泡面是什么时候了。在我的印象中,最后一次吃泡面还是在刚上大学的时候,从厦门坐30多小时的K字头火车回家。
那时候我家到厦门还没有开通高铁,作为穷学生的我又买不起机票,每次寒假回家,只能坐35个小时的硬座,和一群同学、返乡农民工一起挤在火车上,连去厕所都步履维艰。
彼时彼刻,方便面成为了火车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高性价比的美味。
毫不夸张地说,从小到大,方便面伴随了我的成长。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不吃方便面了,同时我身边吃方便面的人也越来越少。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作为方便面的巨头的康师傅,自15年以来营业额已连续两年以百分比两位数的速度下降;而对于企业最重要净利润,15年下跌将近20%,16年更是断崖式下跌66%。
由下图可以看出,2013年,是康师傅营业额下降的拐点。从此之后至今,营业额的颓势越发明显。
与此同时,我们熟悉的娃哈哈,也出现了营业额的断崖式下跌。
从2009年到2011年,娃哈哈的营业额一直保持增长。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678亿元。2012年营业收入下跌5%,为636亿元。2013年,娃哈哈完成了783亿元营收,但也只是回光返照。2014年至今,营业额持续下跌。
再看全球市场,可口可乐 2016 年的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降了 5.49%,这是可口可乐连续第四年业绩下降。其实,美国碳酸饮料销量已经连续 13 年下跌,百事可乐的业绩也不好看。碳酸饮料的整个市场已经开始萎缩。
康师傅和娃哈哈都是中国快消品行业的巨头,营业额却都在2013年左右出现持续下滑,总的来说有如下三个原因:
首先,国内快消品市场的增长放缓,从宏观角度上讲是受了经济发展的影响。
此外,中国市场已经基本被做透,在全中国境内不太存在着“尚未被开发”的市场了。也就是说,从这两年开始,快消品市场的增长,将更加依赖于产品的升级和换代,而不是依赖于渠道的拓展和向三线以下城市的下沉。
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市场正在发生的一次重大转变,即“消费升级”。
最近一两年,“消费升级”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消费升级的出现,源自国内所谓的中产阶级的崛起。这些人渐渐成为主流消费群体,他们不满足于产品的基础价值,开始追求更多具有附加价值的产品(包括服务),或者说开始追求使用价值更优的产品。消费升级的本质,是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消费升级。
第一次消费结构升级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此时,粮食消费下降、轻工产品消费上升。
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在这一阶段的前期,“老三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和“新三件” (冰箱、彩电、洗衣机)分别是温饱和小康时期的标志性消费品。
这次的消费升级,与以往的每次消费升级都不同。
曾经,中国的市场是多层次的,在一线城市不被看好或者卖不出去的产品,在四线城市可能会成为消费者趋之若鹜的产品。史玉柱曾说,脑白金至少可以卖10年。就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实在太大,要想把每个角落都充分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脑白金最开始在二线城市火爆之后,每年的销量都有所增加,因为市场在不断地向三线城市以下拓宽。
如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你在一线城市了解到的资讯,四线城市的人们也可以在同一时刻了解到。人们获取信息的节奏越来越同步。
随着更多人离开家乡到一线城市打拼,以及更多高铁和飞机航线的开通,不同地域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相互影响。每到假期,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们大规模地回到四线城市,他们在一线城市养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对三四线城市当地的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引领作用。
这意味着,这一轮消费升级不仅仅局限在一线城市,也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快速的变化。
那么消费升级,与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作为消费者,你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以火腿肠为例:以前我们吃的可能是含淀粉量很高的火腿肠,后来出现了纯肉火腿肠,因为去掉了淀粉,保质期更短了,口感更好了,价格自然也更贵了。再后来出现了加入乳酸菌的火腿肠,看上去似乎不仅好吃,还对人体有益,于是价格又升高了。
以前,火腿肠作为一种代餐食品,没有人会去注意其口感和营养与否,而随着消费升级,高端火腿肠渐渐有了市场,于是你在购买火腿肠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作为求职者,更多选择却意味着更多纠结。
因为消费升级,一大批企业正在倒塌,他们曾经是世界500强,却没有能够及时推出相应的产品,或者升级原有的产品,面临着尾大不掉的困境。
同时也有一大批新的品牌正在兴起。康师傅也许正在倒塌,但日清方便面却在兴起。奶粉也许正在倒塌,但酸奶却方兴未艾……
10年前,宝洁、联合利华的OFFER对于应届生来说是很有诱惑的。进入这样的大企业,能够接受到正规的培训和管理,这样一个大平台也会快速提升人的视野和格局。当然,这样的大企业也有晋升路漫漫,天花板明显的缺点,但与优点相比都不算什么。
时至今日,这样的企业依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它不再是最优选择。很多新兴的公司,能够提供更好的待遇,给人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晋升空间。这些就业机会的出现,让已往理所当然的选择,不再那么有价值了。
应该怎么选,没人能够说得清,不论走哪条路都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一定要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行业,以及你喜欢的岗位,认准一件事,认真做,做彻底。
作为在职者,你需要掌握的技能变了。
为了应对消费升级,企业的战略会发生转变。战略的转变意味着管理方式的转变、业务的转变和产品的转变。这些转变都需要人来执行,这就意味着企业对人的要求改变了。
当然,不论在哪个时代,最重要的能力永远是拥抱改变、持续学习的能力。沉溺在过去的经验和套路中,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当然,在消费升级的剧变中,一定会有很多人不得不脱离原来的行业和岗位,这时候他们的身份就又变成了求职者。与应届生不同的是,这些人已经拥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薪酬待遇的预期也更高,他们已经不可能再像应届生一样找工作了。
其实这样的情况不只发生在夕阳行业或者夕阳企业,就算是华为这样的大企业,前段时间也爆出了辞退大龄员工的新闻。这些员工也坦承,这些年华为给到他们的薪水已经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只不过,当你的薪资越来越高,为公司贡献的价值却和职场新人没差多少的时候,失业几乎是一个必然结果。
所以,趁着还年轻,趁着有时间,多学习新的技能,才是硬道理。
最后,打算说说创业者(正打算创业,或正在创业)。
其实不管有没有所谓的消费升级,每个时代都存在着很多的商业机会。一个社会问题就是一个商业机会,这里不再展开论述。对于消费升级来说,就是消费者想要点“更好的”东西。
那么何为“更好的”呢?基本为如下两种:
它是新的事物,以前没出现过。比如互联网直播;比如滴滴打车;比如SNH48这种类AKB48的女团。
它不是新的事物,但它比以前的东西更好。比如西贝莜面村真正做到了,顾客不满意可以免费退菜(西贝为了执行退菜的政策,甚至规定了退菜率);比如经济型酒店汉庭喊出了“爱干净,住汉庭”的口号,通过加强清洁人员的培训,改变清洁人员的薪酬体系,以及完善酒店清洁服务(床单等的清洗、各种用具的消毒灯),为顾客提供更舒服的住宿体验。当然,要做到比以前的东西更好,企业一定会付出相应的成本,但这些成本可以通过提高客单价赚回来,因为人们愿意为更好的服务、更优质的产品买单。
一般来说,发现一个新事物,难度比在原有的事物上做优化要大太多。
新的事物是风口,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运气遇到。而在旧事物上做优化,是更加脚踏实地的做法。
其实,很多时候,消费者不是选择太多,而是选择太少。很多消费者愿意花钱买更优质的东西,却发现身边根本就没有值得这价钱的东西。
对于我来说,每天中午吃午饭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公司附近的小饭馆,大都脏、乱、昏暗,让人不忍直视。有些环境稍好的饭馆,饭菜质量却极不稳定。对于我来说,我愿意多花几块钱,进到一个干净的馆子吃一顿好吃、卫生的午饭。所以,在中国做连锁快餐,潜力还是很大的。
在我接触过的餐饮客户中,也有一些是正在蓬勃发展的。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不能够做到把菜做好吃,把吃饭环境布置好呢?因为这需要真金白银地投入,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和改善,需要脚踏实地。而大多数人,总想走所谓的捷径,总想着靠一些产品之外的东西成功,最后消费者会用钞票把他们投出局。
当你心里总想着成功,你不一定会成功,但当你一心一意想着为社会解决问题,想着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脚踏实地地去做的时候,消费者会用钞票支持你。
以上,即我所理解的消费升级,以及消费升级和我们每个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在这场时代的变革中,我们既是受众,又是始作俑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