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说最近好像在云端,眼前重重迷雾。主持人问为何如此呢?年轻人说就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是一眼能看到头的,想要辞职。主持人问那为何不辞呢,想辞职就去做啊,你到底在纠结什么呢?
年轻人在一个市的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他谈到自己的父母认为这样的工作才是稳定的。但是他很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的理想是要拍纪录片,所以感到纠结和彷徨。
主持人说想拍纪录片是一个很好的想法,问年轻人经济独立没有,年轻人说经济独立是很难的。主持人说如果把一个人的生命比作公司,那给你补助生活费的父母就是你的股东,你花他们的钱,当然也是要听取他们意见的啊。
所以想要拍纪录片,就好好利用假期去学,第一步就是需要经济独立,经济独立了才有与父母谈判的筹码。年轻人似乎豁然开朗,看着二十出头的他,就像看到年轻时候的我们。
那个时候对一切都很不屑,总是认为别人不了解我们,讨厌父母为我们安排好的一切,殊不知理想和现实有时是不冲突的,就像这位年轻人的境况一样。
迷茫是因为我们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想”上,想着与父母的斗争,想着如何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前面的重重障碍,以至于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行动。
实践出真知,只有行动起来,才会真正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才知道自己要实实在在努力的方向在哪里。行动也能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是否适合自身发展,因为想法一天就能产生很多种。
年轻时候的迷茫还有对于前途的不确定,一方面是想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专业与工作,但是又没有足够的自信来保证自己选择的就一定能做好;另一方面又觉得父母的建议不无道理,就像那一句“喜欢又不能当饭吃”。
最终在两者之间难以权衡,成熟之后才知道这两种选择也未必就必须二选一,也没必要就采取跟父母对立的态度。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我们可以拿来试错呀,有时只是我们自己缺乏勇气又耐不住寂寞罢了。
还有一点会引起年轻人的叛逆和迷茫,就是我们的父母习惯干涉,而不是与孩子站在平等的角度,切实的去讨论问题。你不听话你就会后悔的,你不像我说的做就会怎么样,让孩子无法表达出自己真实的内心。
特别是那一句“我都是为你好”会把人压的喘不过气来,所以我认为很多的年轻人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缺乏一种正确的引导。而家长的“过分”在于又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又舍不得放手。
想起那个时候的我也和这个年轻人一样,觉得眼前团团迷雾,觉得自己的父母很不理解自己。就希望我的生命中会出现一个什么贵人,来作我的阳光,帮我驱散眼前的雾,来点拨点拨我,告诉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年轻人总喜欢说迷茫,以为迷茫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不铲除就无法往下走,却不知,谁都有迷茫的时候,就像我,四十岁了,依然有许多问题想不开。和孤独一样,迷茫也是人生的常态,不要对抗迷茫,要学会适应迷茫,和迷茫相处。”
这段话来自谷润良的《是你自己不努力,说什么怀才不遇》,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迷茫,中年人有中年人的迷茫,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迷茫,重点是如何与迷茫相处,不去纠结迷茫的当下。
如果真的有时光机,我倒希望现在的自己能回到过去与年轻时的自己谈谈心,告诉她你现在迷茫的都不是事儿,Just do it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