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在琉璃瓦上

作者: 原汤化原食 | 来源:发表于2016-09-16 15:49 被阅读66次

    生在北京,长于北京,14年,在北京的时光,照映在天坛的琉璃瓦上,晴天则明,雨天则阴。14年,身边世事瞬息万变,冗杂琐碎的大事小事所带来的压力,有时令我们无法喘息,所失去的,是孩童时所充满身心的东西,是最难忘的纯真。

    仍然记得第一次踏进天坛,青天白日,天坛东门外的街上,东安市场,也人来人往;经过稻香村门口时,也隐约能闻到做糕点时所散出的五谷飘香。天气好得出奇,人也是少的出奇,或许是十一的缘故吧。

    映在琉璃瓦上

    不愧是帝王祭祀的地方。树,古树为多,并不高,一人多高有余。长相千姿百怪,树皮粗糙,树瘤却十分光滑,好似抛过光的一般,也或许是后人看着稀奇,磨蹭光亮的吧,无从知道。园,不得不钦佩中国古人的设计艺术,青石间青砖地,排列整齐,一丝不苟。古树星罗棋布,看似无序却又看起来十分舒服,树石相称,也有难说的清的一种和谐吧。这种“工整”的美,难道不该钦佩吗?殿......

    迈过一道红门槛,祈年殿冲击到了我的视觉神经:由下而上,先粗后细,呈一锥状,三重檐亭式圆殿,立在多圈汉白玉环台之上,环台每一白石石柱上雕一鸱吻,盘石柱之上,祈年殿在台的最顶上,中央,由此便形成一种众星拢月的气概,甚是气魄。朱红漆面相衬碧蓝琉璃瓦,凸显了中国国之色美,宝顶鎏金, 也显示出帝王之家独有的气质;全殿内没有大梁,只有柱子,中央四根柱子,代表一年中四季,外围两排十二根柱子,代表十二时辰和十二个月。整个建筑十分具有对称美,尤其人少的时候,碧蓝天空与祈年殿相衬,的确是给心灵的一片宁静,放松,在不同角度观察,它都能给你非凡的体验,端庄,却又自然,不禁令我的内心一阵激动,我带进去了一个小本子,本想记点什么,却画了起来。

    映在琉璃瓦上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祈年殿能出现在中国的明信片上吧。

    再谈圜丘,与祈年殿下石台相仿,却比祈年殿更大的汉白玉石台,同样雕有鸱吻,只是,地砖的拼摆,可以发现,每一圈,都是九的倍数,很是精妙。再看圜丘外围,有蓝色琉璃瓦石墙,一半为方形,而一半为圆形,这是遵循了古时人们的认识:天圆地方。静谧的圜丘是美的。站在丘中央的天心石之上,敬畏感,和一种空旷自由的感觉,站在高处,便是宁静。

    我寻思着,步在“皇道”上,心里莫名的自在。纯净,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感受到过了。

    回到天坛外大街上,天近黄昏,糕点仍飘香,东安市场人进人出。琉璃瓦映上黄色,映着今天的我,和这种久别重逢的感觉。

    天坛,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我知道我一定会回去。

    我的确回去了。

    映在琉璃瓦上

    几个月的与天坛的分别,再回去,以至于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却又恍若隔世的感觉。人,多了,坐在长廊的长椅上打牌还不时大声说着话;旅行团带着小黄帽,向导带着扩音器,在繁闹的人群中召回着他的游客;几个人打闹着,他们,很开心。

    天坛依旧美,碧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朱红色漆面擦得锃亮,只不过,人多了些...

    等到黄昏,人,渐渐散去了,再回祈年殿,再回圜丘。

    感觉...真的没变。

    生活,或许繁忙,或许琐碎,令人无法喘息。它让人失去过最重要的东西--纯真,自由。不管何时,失去过的,便去寻找吧。将最美的天坛再次不经意间填满小册子,再次伫立在空无一人的圜丘天心石之上,白日青天之下的祈年殿之前,它虽可能没有故宫雄奇,圆明园悲壮,但它一定纯净。我一直坚信,天坛所带给我的,一定不只是一本被满满填充的小册子,更多的,或许是激动......

    映在琉璃瓦上

    不,是感动。

    映在琉璃瓦上。


    我是沸腾时光,觉得写得好要多多关注打赏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映在琉璃瓦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liettx.html